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开局邀请祖龙造反 > 第四十二章 这小子,才二十多岁啊!(1/4)

第四十二章 这小子,才二十多岁啊!(1/4)(1/1)

    “你这么推崇秦始皇?”政哥带着几分玩味笑着说到。

    赵彻点了点头。

    确实推崇!

    很多人说秦始皇一统天下不过奋六世之余烈。

    就像键盘侠说的话,野区栓条狗都能赢,我上我也行。

    秦始皇确实奋六世之余烈这话其实没错。

    一统天下也确实和以前定下的政策以及充足的后勤有关。

    但是!

    一统天下和一统天下是有差距的。

    可能换其他皇帝,只要不是太昏庸,坐在秦始皇的位置也能一统天下。

    这没什么好说的,秦国的后备资源太充足了。

    而且秦国当时的制度就是近乎完全军事化管理,就是为了打仗而准备的。

    战场只见一时之得失,只能看出来谁赢谁输。

    可是一统天下以后,才是证明个人能力的时候。

    秦始皇干得事情很多。

    百万秦军,六十万镇南越。

    三十万镇匈奴!

    中原留守秦军不超过二十万人。

    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废除分封制,剥夺天下所有贵族的爵位和土地,哪个皇帝敢这么干?

    如果说历史上有谁是真正的帝王,那么也只有秦始皇无疑。

    没有任何妥协,一切以个人意志为主。

    什么权衡,什么帝王心术,滚几把一边去。

    这才是赵彻推崇秦始皇的理由。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哪个不是一统天下?

    可是能像秦始皇这样拥有高度掌握力和执行力的,只有秦始皇一个。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秦始皇是我的偶像来着......”赵彻笑了一下冲着老赵说到。

    “以前还想着投靠秦始皇呢,当个狗头军师,弄弄科举,办办学校,说不定能名留青史。”

    赵彻确实想过,不过是上辈子想的。

    “科举?”

    学校政哥知道,也看到了东滨的学校。

    这科举还是头一次听赵彻说起来。

    这小子总是能蹦出来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汇。

    其实政哥也奇怪,赵彻怎么看也只有二十岁出头,怎么懂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那么多奇思妙想。关键的是赵彻的奇思妙想不是异想天开,是真的有实施可能的。而且意义还很重大。

    见老赵对科举发出疑问,赵彻笑了一下。

    这个时代想要做官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通过已经当官的担保并且举荐,经过考核以后,确实有能力才会分配官职。

    二就是自己本身就比较有名,没名气就折腾出来点名气,然后等待被人发现然后举荐。

    秦朝的官员任命采取的是举荐制。

    事实上秦朝还有买官制度。

    这个制度主要是以前的时候秦国穷,用卖官的方式来暂缓了一下财政危机。

    真正实行的时间也就三五年,后来随着秦国步入正轨,买官制度虽然还存在,但是秦国不卖官了,基本相当于名存实亡。

    相比较之下,科举自然是更加科学的官员任命制度。

    “科举嘛......就是考试。”

    “各县设置县学,一年一考,考中者就叫秀才,属于官员的储备资源。”

    “各郡设郡学,一年一考,考中者就叫进士,属于官员的储备资源。”

    “国都设国学,三年一考,考中者为举人。属于官员的储备资源。”

    “这样的话就可以废除举荐制。”赵彻笑着说到。

    “举荐制度并不透明,问题也有很多,倘若为君者认人不明,举荐制度极其容易滋生朋党,而且家境贫寒者也少有出头之日。科举制度相比较之下就公平许多了。”

    其实秦朝的军功进爵制度本质上和科举制度的意义是相同的。

    打开上下层渠道,保持阶级活性。

    历史用几千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个问题,阶级固化的后果就是阶级崩塌。

    而阶级保持活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一个军功进爵制度,大秦,成功吊打六国。

    如果说大秦最核心的制度,无疑就是军功进爵制度。

    合理!公平!

    保证了大秦军队的战斗力!

    每一个军官都是杀出来的,都不是善茬,更不存在有尸位就餐之人,六国怎么打?

    赵彻见老赵一直没说话,还以为老赵没想明白。

    “你其实可以把他理解成官员上的军功进爵制度。就是能者上庸者下嘛。”

    政哥依旧没有开口,只是眼神怪异的看着赵彻。

    这小子......

    才二十多岁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