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2261章 托孤重臣赵匡胤,弘历巴黎遇刺!

第2261章 托孤重臣赵匡胤,弘历巴黎遇刺!(1/2)

    “托孤重臣?”赵匡胤先是一怔,随后明白过来。

    原先的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是柴荣的姐夫,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李重进是柴荣的表哥。

    这两人都是皇亲国戚,势大根深,资历深厚,完全有可能会在柴荣死后窃国,重复之前几十年里已经多次出现的故事。

    和张永德、李重进相比,赵匡胤的出身只能算是平平无奇。

    这些年赵匡胤火箭式地被提拔,但这其实也说明他在后周内部缺乏足够根基。

    到这里,答案呼之欲出。

    柴荣觉得赵匡胤没有窃国的能力!

    所以,重病垂死的后周皇帝才让赵匡胤成为殿前司都点检,指挥这支后周实力最强、兵力数量最多的精锐禁军。

    想通这一点后,赵匡胤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他觉得自己被柴荣看扁了。

    另外一方面,他也对自己即将坐稳后周军方头号大佬的身份而感到兴奋!

    镜头一转,柴荣死了。

    这位后周皇帝在位仅仅五年时间。

    但在这五年时间里,柴荣击溃了北汉主力精锐,从后蜀手中夺回了四州,又三征南唐逼迫割让了江北十四州。

    再加上北伐契丹收复的三州三关,柴荣短短五年里把周围所有邻国打了一个遍,而且全赢了!

    柴荣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柴荣能多活二十年,不,哪怕十年。

    后周必然一统天下,成为继大唐之后下一个大一统王朝。

    但历史没有如果。

    死者已矣,生者还在继续。

    三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以及后周头号大将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一共四人,簇拥着柴荣的的儿子,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登上皇位。

    “臣等参见陛下!”

    【凭借着更弱的出身和实力,赵匡胤最终在柴荣临终前的权力大逃杀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唯一一个出身军队的顾命大臣。】

    【七岁的幼帝柴宗训并没有办法掌控局面,他的母亲符太后虽垂帘听政,但这名柔弱的女子也并非能稳定国势之人。】

    【原本极度稳固,所有人都臣服于柴荣的后周政局开始悄然动荡起来。】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中,皇位上的刘秀做出判断。

    “很快就会有政变发生了。”

    太子刘庄有些惊讶。

    “父皇为何如此肯定?”

    刘秀呵呵一笑,指着金幕中的柴宗训和四名顾命大臣道:

    “庄儿,你难道没发现这个顾命大臣班底和之前刘知远给刘承佑留下的顾命大臣班底很像吗?”

    刘庄闻言先是疑惑。

    四位顾命大臣,哪里不一样?

    但他思考片刻,很快明白过来。

    “刘知远和柴荣,都给继承者留下了文官为主,只有一名武将的顾命大臣班底。”

    “咦,为何会如此呢?”

    刘秀看了一眼丞相宋弘。

    宋弘便开口解释。

    “太子殿下,这显然是因为刘知远、柴荣两人担心五代武人干政夺权,故而大力提拔文官集团来压制武人。”

    邓禹在旁边插了一句。

    “若非五代这个时期必须要可靠的大将来负责对外战争,就连最后一个武将的顾命大臣之位都不会有。”

    耿弇哼了一声,很是不爽地吐槽了一句。

    “这些个皇帝们,打天下的时候希望武将出力,传承皇位时又提防和疯狂打压武将,简直了。”

    换别的皇帝来听到这句话会很尴尬,但刘秀却无所谓。

    刘秀的东汉对世家是相当友好的,无论世家的文官武将都被提拔,都不会被打压。

    即便是这些年东汉进行了两次工业化,世家大族在国内的地位也不低。

    只不过世家也和皇族达成妥协,让出了大量官职、利益给皇族以及通过科举上来的平民官员。

    一方面是有金幕的教训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东汉这些年急速扩张,所有人能分享的蛋糕不断做大,压根没必要为了那点利益争个你死我活。

    刘秀笑呵呵地开口道: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谁不想让自家孩子顺顺利利的即位呢?”

    “只不过刘知远和柴荣还是有点失算了,他们的儿子年纪实在太小,不应该即位的。”

    太子刘庄想了想,道:

    “刘承佑即位时已经十七岁,倒也说得过去。柴宗训才七岁,实在是太年幼了。”

    刘秀嗯了一声,淡淡地开口道:

    “这种情况下,要么传位给亲兄弟,要么提前收一个忠诚可靠的养子接替皇位。”

    “柴荣应该还是对自己的年纪、身体太过乐观,压根没想到自己不到四十岁就死了。”

    刘庄听到这里,也不由感慨。

    “人生无常啊!”

    三十九岁,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