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 第2192章 窝囊石敬瑭被历朝皇帝嘲笑,赵匡胤回忆后晋

第2192章 窝囊石敬瑭被历朝皇帝嘲笑,赵匡胤回忆后晋(1/2)

    历朝皇帝各种臭骂。

    石敬瑭这家伙的做法,实在是超出底线。

    作为中原皇帝,竟然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皇帝俯首帖耳,自称儿臣。

    中原王朝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委屈?

    【昭烈帝刘备:这沙陀突厥的祖先到底是谁?朕得把他们全屠了。】

    刘备的话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汉武帝刘彻:朕算是发现了,那些所谓的异族要来压根就没什么鸟用,还不如全部杀干净呢。】

    【汉高祖刘邦:阿彻,你这个也太极端了一点吧?】

    【秦始皇嬴政:犯法就该杀,不犯法你也杀?】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不能杀?把全天下异族都杀光,只剩下汉人,那自然也就天下大同了。】

    历朝皇帝顿时哑然。

    果然不愧是汉武大帝,即便是这样杀气冲天的话,说出来这般轻松。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石敬瑭对耶律德光的侍奉,主要还是要维护自身统治秩序。】

    石敬瑭毕竟只不过是后唐的一个藩镇,既没有改朝换代的威望,也没有能镇压各种不服的军队。

    他只能死死地抱住契丹人这条大腿,才能让他的后晋存活下去。

    为实现这一点,石敬瑭绞尽脑汁。

    首先,他直接废掉了枢密使这个职位。

    枢密使是军方首席官职,相当于有实权的太尉,在后梁、后唐两朝甚至压过宰相一筹。

    废掉了枢密使,石敬瑭就能确保中央军的兵权一定掌握在自己这个皇帝手里了。

    其次,石敬瑭开始削藩。

    他一边削弱比较强悍的藩镇(比如魏博),一边则收买其他弱小藩镇,打算各个击破。

    但问题是,其他藩镇们又不是傻瓜!

    契丹人才刚刚退兵没几个月,魏博节度使范廷光就在魏州扯旗造反。

    檄文中明确指出:

    “石敬瑭认贼作父,弑杀大唐皇帝,乃无君无父之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石敬瑭看到这份檄文后气得哇哇大叫,立刻找来开封巡检张从宾。

    “你马上领兵去魏州,把范廷光的脑袋给朕摘来!”

    为啥不派其他节度使,而仅仅是派一个巡检领兵呢?

    答案很简单,石敬瑭担心其他节度使领兵去的话,也会和范廷光一起聚众造反。

    几天后。

    宰相桑维翰脸色如土地冲进来,大叫道:

    “不好了陛下,张从宾和魏博范廷光合兵一处,一起造反了!”

    石敬瑭:“???”

    自己为了防止造反而特地派出去的张从宾,竟然也造反了?

    紧接着没多久,渭州也爆发兵变。

    石敬瑭被搞得焦头烂额,又选派侍卫将军杨光远领兵前往魏州平叛。

    这个杨光远不是别人,正是在晋阳城外杀死后唐主帅张敬达,投降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的那个后唐副帅。

    先用巡检张从宾,再用一个半路跳船的二五仔杨光远,足见石敬瑭对自己麾下的那些个节度使老臣们究竟有多么忌惮。

    但这就能有用吗?

    又过半个月,桑维翰表情难看地来到石敬瑭面前。

    “陛下,杨光远刚派人将您派去的监军强行送回开封了。”

    “他还上奏章说,若是朝廷再派监军前往魏州前线,或许监军会有性命之忧。”

    石敬瑭一听顿时就气坏了,破口大骂。

    “这个杨光远究竟什么意思,他是以为朕不会杀他吗?”

    事实证明,石敬瑭不是不会,而是不敢。

    中央军的精锐都掌握在杨光远手里,真把杨光远逼急了,联合魏州城里的范廷光、张从宾一起杀回开封,石敬瑭就完蛋了!

    石敬瑭忍气吞声,只能道:

    “给朕下旨好生封赏杨光远,让他好好打仗,朕不会再派监军去了。”

    然而,这有用吗?

    没用!

    杨光远用了一年时间,还是没有办法攻克魏州。

    这下子,情况就变得尴尬起来。

    其他各个藩镇节度使见状,也开始蠢蠢欲动,让石敬瑭感觉压力巨大。

    但石敬瑭既不敢质问,更不敢撤换前线主帅杨光远。

    咋办呢?

    石敬瑭思来想去,找来了宦官朱宪。

    “老朱,你去魏州一趟,一定要想办法劝降范廷光!”

    朱宪大吃一惊,用太监特有的尖利嗓音道:

    “陛下,那范廷光之前可是辱骂过您呀。”

    石敬瑭呼出一口气,道:

    “朕这辈子被人辱骂的次数还少了吗?你只管去就是了。”

    【经过朱宪两次前往魏州劝说,已经被包围了一年多,同样很难坚持作战的范廷光选择了投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