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奴才走了,您好生歇息吧。”小德张恋恋不舍地说。
“去吧。”隆裕皇后依依不舍地说。
小德张转过身,走出了隆裕皇后的寝宫。
隆裕皇后一直目送着小德张的背影离开了钟粹宫。
小德张回到住处,心里一直想着刚才跟隆裕皇后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那种感觉太美了,让他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隆裕皇后洁白细腻的肌肤,摸上去是那么的滑,手感是那么的好。
还有隆裕皇后的丰满坚挺的胸脯,抵在他胸脯上的那种异样的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可谓是神魂颠倒,酣畅淋漓,忘乎所以。
小德张在想着和隆裕皇后快乐时光的时候,他哪里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清朝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况下,国内农民革命浪潮在不断地上涨,长江一带数十个城市发生了暴动,还有其他各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民革命运动。
国外形势也是风云突变,大清国和日本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以至于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大清朝内部也是暗流涌动,风云四起,险象环生。
朝中逐渐形成了以慈禧皇太后为主的“后党派”,以光绪皇帝为主的“帝党派”。两股势力的斗争开始第一次正面较量。
支持和日本开战的主战派们站到了光绪皇帝的一边,力挺光绪皇帝对日宣战。
反对和日本作战的投降派站到了慈禧皇太后的一边,支持不对日宣战。
光绪皇帝对打赢这场战争充满了自信,他认为以大清国现有的军事力量和物质基础,完全可以和日本打一场战争。
当然,光绪皇帝要和日本打一场战争,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出于国家利益方面的考虑。二是出于他个人方面的权力考虑。
如果他能够和日本打赢这场战争,他在大清国的政治地位就会急剧上升,他就可以坐下来和慈禧皇太后讨价还价地要回属于他的权力,朝中大臣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他这边倾斜靠拢。
相反,慈禧皇太后为首的“后党派”和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派”想法却截然不同。他们认为中日之间的矛盾是完全可以调和的。日本不就是想占领大清国的一些土地嘛!给他们就是了,反正大清国有的是土地,怕啥呢!
“后党”和“帝党”的矛盾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如此险象环生的国际国内形势,光绪皇帝忧心忡忡,愁容满面。
这天晚上,光绪皇帝和珍妃在万岁宫里坐着唠嗑。
“皇上,臣妾见您最近这些日子总是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的,不知道您又有啥烦心事了,您能说给臣妾听听吗?您不要把这些烦心事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不说出来,时间长了,您就会憋出病来的,我可不愿意您憋出病来。”珍妃看着愁容满面的光绪皇帝关切地说。
光绪皇帝长叹一声道:“哎,爱妃,你不知道,这些日子,朕郁闷透顶了。你看看现在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动荡不安,这么严峻,真让朕忧虑重重,焦头烂耳,朕是有心无力啊。”
“皇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发生什么事了?您给臣妾说说吧,臣妾愿意帮您出出主意。”珍妃关心地说。
光绪皇帝就把目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给珍妃讲了一遍,又把他心里的想法说给珍妃听。
珍妃听了后,想了一会儿,对光绪皇帝宽慰道:“皇上,您不必唉声叹气,现在朝中有这么多的大臣支持您,您应该有底气,完全有信心同日本国打一仗。”
“爱妃,你说的言之有理,朕也是这么想的。可是朕迟迟不下决心的原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光绪皇帝问珍妃道。
“臣妾不知道,皇上,你说呢?”珍妃一脸迷惑地看着光绪皇帝。
“爱妃,你想想,如果这次朕下旨打赢了这场中日战争,会给朕带什么好处?”光绪皇帝启发珍妃说。
“你让我想想。”珍妃天真地看着光绪皇帝说。
“嗯。”光绪皇帝爱怜地看着珍妃,在他的心中,珍妃就是皇后,就是他最好的搭档,最好的人生伴侣,事事处处为他着想。他有什么话都愿意跟珍妃说,和珍妃探讨。
珍妃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兴奋地看着光绪皇帝说:“皇上,臣妾知道原因了。”
“哦,你说说朕听听。”
光绪皇帝看着珍妃,眼里满是爱意。
“皇上,臣妾想,您只要打赢了这场中日战争,朝廷里的文武大臣,王公贵族就不会小嘘您,老佛爷也不会瞧不起您。说不定老佛爷就会放权给您。到时候,您就是真正的大清国皇上,不再受窝囊气。您可以堂堂正正地掌掴大清朝的政权,对内外名正言顺地发号施令。您说臣妾说的对不对?”珍妃激动地说。
“对,珍妃,你说的太对了,你不愧是朕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