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军自百年前在边境大战至今,与国同寿。端岳边军经营这个地方近百年,自然有一套经验规矩写进军规。不说军镇,仅是军镇之前的烽燧如何建设,如何驻防、如何经营,还有若是敌军来犯,白天放什么烟,夜间放什么火,按照来犯的敌人人数多寡,烟和火要放多大多高等等都有一套详细的规章写在《烽律》里面,并且推广全军。
云州城前由远至近,大的烽燧有十几座,每座大烽燧周边又有数目不等的小烽燧拱卫,这一片烽燧网络把云中军防线前方圆数百里摆的密实。虽说不至于水泼不进,但是要进一队兵伍还想掩埋踪迹那基本是妄想。
每座大烽燧有不下三十人的驻军,小烽燧根据规模大小驻军人数不等,基本不超过一个十人队。这些烽燧驻军人手一匹快马,平常换防都是人走马不走,给烽子配战马的目的就是在烽火不起作用的时候报信用的。但是,这一个个修在山地荒原之上孤零零的小城跺子和负责戍守的将士往往会是边军之中第一个看见蛮子马蹄的,运气不好可能等看见马刀的时候就被对面给包围了,再运气不好一些可能就是连着烽燧和烽子一起叫那突勒蛮子连根拔。所以,烽燧营里常说“胆小莫进烽燧营”,若是胆子不够大经验不老到的,大半夜里可能看个树桩都像那突勒人的羊皮帽子,一惊一乍叫人慌张不说,连带着连自家性命都可能不保,要知道假传军情那可是该杀头的大罪。
也因为这烽燧的活计是个不小心不胆大就没命的买卖,所以云中军历来军规,烽燧是用来报警的,但是烽子决不能送死。如果有被围之危,点了狼烟之后就要立刻撤退,只有撤不下来的必死局面才可与敌交战,杀人垫背。但是即便如此,边军烽燧营每年都有那三四成的将士最后是撤不下来落得个烽倒人亡的惨淡下场。
拿人命换军情这种事情是个无奈之举,但是一年年一岁岁的,边军烽燧死同袍,就从未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