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就要让整个华北方面军和冈村宁次看看,什么叫时代变了,什么叫29个小时速通要塞化城市!”
“通知炮兵,让他们把所有突击炮都开出来。不用担心装备损失的问题,鬼子们现有的武器装备根本打不穿PTZ-42。”
伴随着旅长的一声令下,嘹喨的冲锋号骤然撕裂战场,在石门的断壁残垣间激荡回响。
数十辆T-7一马当先,车载机枪和火炮喷吐着火舌,将藏身废墟的敌军撕成了碎片。而克里斯蒂悬挂,让它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依旧如履平地。
侧翼,T-3485以坦克排的方式稳步推进。每一发85毫米炮弹的落下,都能精准地粉碎鬼子仓促组织的反扑。
借助着装甲部队的掩护,工兵们扛着各自的工具快速展开作业,很快便在混乱的战场中架设起了一座座简易桥梁。
残存的鬼子还没从潮水般的攻势中清醒,就惊恐地发现一支由半履带装甲车、轮式战车和突击炮组成的钢铁洪流碾过了内市沟。
它们正兵分四路,向大石桥、正太饭店和火车站等核心据点发起了致命冲击。
······
两个半小时后,石门城西。
寒风卷着硝烟掠过残破的房屋,程世发以一辆酷似dKFZ234的轮式装甲车为掩体,正眯着眼睛望向其他三个师的进攻方向。
远处的枪声依旧密集,爆炸的火光在渐暗的天色中频繁明灭,每一次亮起都短暂地盖过了夕阳的余晖。
就在程瞎子蹲在车轮旁,默默计算兄弟部队的推进速度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后方传来。
他回头一看,只见自家通讯员拽着一名中年工人的胳膊,正气喘吁吁地从后方赶来。
“报告!74、81、82师来电!三路友军严格执行您的战术,现已顺利推进至目标区域!”
“不过城中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特别是接近独立混成第39旅团司令部的区域,鬼子们的抵抗强度显著增加。”
“三位师长请示:我部何时能发起总攻?”
在传统巷战中,攻守双方经常会围绕关键建筑反复争夺,最终演变成一场看谁先流干血的消耗战。
这种拉锯,对进攻方极为不利。
毕竟防守方占据着地形优势,有不小的概率打出以少胜多的奇迹团,甚至还可以在稳固阵线的同时组织局部反击。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巷战专家,程世发自然不会让己方陷入兵力快速消耗的被动局面。
面对鬼子们死守建筑物的防御战法,他命令除77师以外的三支师级部队,全部采用穿墙越顶的针对性战术。
该战术的精髓在于避实击虚、快速穿插和分割包围,让鬼子们有力使不出,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变成了饺子馅。
正是这套行云流水般的战术,74、81、82三个师才能在短短两个半小时内势如破竹,如尖刀般直插日军心脏。
此刻,他们距离独立混成第39旅团的司令部已不足两公里,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听到通讯员的汇报后,程世发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的77师是四个师里装备最好的部队,分配到了大量的巷战武器,理应担起更大的责任。
只要他的师从城西先一步发起总攻,那城中的鬼子必定会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疯狂调集兵力前来堵截。
如此一来,兄弟部队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想到这里,程世发先是从dKFZ234中拿出了一份手绘图,紧接着看向工人纠察队的同志问道:
“刘队长,你快帮我核验一下这份城防地图。纠察队熟悉石门每处街巷,对日军火力点的最新调整也最为了解。”
“若确认无误,我们师将即刻展开攻坚作战!”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当顺民,各行各业从来不缺乏有血性的有志之士。
在得知八路军鲁东大捷的消息后,石门的老百姓们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冀省战役,并且在全城组织起了一支900人的工人纠察队。
这支队伍按行业划分,他们在暗中收集日军情报的同时,还自发保卫着工厂、学校等重要设施。
每一个曾被日寇欺压的普通人,此刻都凝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或许力量微薄,却以坚定的信念为民族解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力量,恰如星星之火,终将形成燎原之势。
听到程世发的询问后,刘队长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待看清楚眼前的地图后,他直接用手指点向银行的后巷和三楼。
“这里,鬼子昨晚偷偷运进来了两挺重机枪。还有楼上这间窗户,那后面有一门战防炮。”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机枪嘶吼,仿佛在印证刘队长的情报。
程世发一脸严肃地卷起地图,转身对通讯兵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