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任务完成,撤退!”连长下令。
步兵连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迅速撤出了双河镇。鬼子虽然试图追击,但装甲车的火力压制让他们望而却步。
松木桥通讯站的行动进展也很顺利。突击营的一个连利用夜色掩护,悄然接近了通讯站。由于主要防御力量被调往其他两个遭受袭击的地点,通讯站的防守十分薄弱。
“上!”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冲向通讯站。
守卫仓促开火,但很快就被压制。突击连迅速控制了通讯站,开始有条不紊地摧毁通讯设备。电台、电话线、密码本、天线,所有能找到的通讯设施都被彻底破坏。
“任务完成,撤退!”连长命令道。
就在三支队伍相继完成任务,开始撤退的时候,鬼子的增援部队也从各个方向赶来。但由于通讯系统被破坏,他们的行动极为混乱,未能形成有效的围堵。
指挥部内,张合通过无线电实时掌握着战场动态。当听到三支队伍都已安全撤离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太好了!三个目标全部完成,而且伤亡极小。”参谋长兴奋地说。
张合点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次行动证明,我们的整编成果是显着的。特战大队、机械化团和突击营都表现出色,协同作战也很默契。”
三支队伍陆续返回根据地,带回了详细的行动报告。军火库被彻底摧毁,大量武器弹药付之一炬;双河镇的粮仓也被烧得精光,鬼子至少损失了数百吨粮食;通讯站的设备全部被破坏,短期内无法恢复运作。
更重要的是,独立旅在这次行动中仅有五名战士轻伤,没有一人阵亡,创造了近乎完美的战绩。
“这次‘闪电’行动非常成功。”张合在总结会议上说,“不仅打击了敌人的物资和通讯系统,更重要的是,我们检验了整编后部队的战斗力,结果令人满意。”
楚云飞补充道:“特战大队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机动性和适应能力。当计划需要临时调整时,队员们能够迅速适应,这是平时训练的成果。”
周卫国也发表了看法:“机械化团与步兵的协同作战越来越默契。装甲车不仅能够提供火力支援,还能在撤退时为步兵提供掩护,大大减少了我方伤亡。”
张合点点头:“是的,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还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讯协调还不够及时,情报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改进的方向。”
会议结束后,张合单独留下了楚云飞和周卫国。
“这次行动只是开始。”张合严肃地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执行‘闪电’计划,对鬼子的更多据点发动突袭。目的是牵制敌人的兵力,减轻其他抗日力量的压力,同时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战斗力。”
楚云飞和周卫国都表示赞同,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三人一直讨论到深夜,最终敲定了接下来一系列“闪电”行动的基本方案。
接下来的两周里,独立旅又连续发动了五次类似的突袭行动,分别袭击了鬼子的车站、油库、小型兵营等目标,每次都取得了显着战果,并安全撤离。
这一系列行动,让鬼子在泗水地区陷入了被动局面。他们不得不增派大量部队加强各个据点的防御,原本计划的大规模“扫荡”行动也被迫推迟。
而独立旅则借此机会,继续加强训练和装备,进一步提升战斗力。特别是通过这些实战,部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各种作战体系也更加完善。
张合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满意地总结道:“通过这一系列‘闪电’行动,我们不仅打击了敌人,更重要的是,让独立旅真正成长为一支能够与鬼子主力抗衡的劲旅。接下来,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持不懈,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初冬的一个清晨,张合站在泗水城墙上,望着远处渐渐苏醒的大地。过去几个月里,独立旅通过一系列“闪电”行动,不断打击鬼子的据点和补给线,极大地扩大了根据地的范围和影响力。
赵刚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封电报:“旅长,刚收到总部的紧急电报。”
张合接过电报,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凝重。
“怎么了,旅长?”赵刚关切地问。
张合深吸一口气:“鬼子在太平洋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同时进攻了英国、荷兰在亚洲的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赵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世界大战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张合沉声道,“美国、英国这些强大的国家正式加入了对日作战,华夏不再是单独面对鬼子的侵略。但同时,也意味着鬼子可能会更加疯狂,为了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