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苟在战锤当暗精 > 第807章 驾驭后车

第807章 驾驭后车(3/4)

双重困境,即后方补给系统难以为继、就地取给彻底落空的局面下,军队的内部秩序开始逐渐崩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量疲惫不堪、饥饿难忍的士兵开始主动参与抢劫,无论是民居、村庄,甚至己方的后勤部队。一旦遇到粮仓或物资储备充足的地点,士兵们不再等待命令,而是蜂拥而上,争相哄抢。这种无组织、无计划的抢夺导致了大量物资被浪费,部分还在争夺中被毁,无法进行有秩序的分配,后来甚至发展到抢劫自己军队的补给军队。

    进入俄境仅一个多月,法军的非战斗减员就已经高达13万人,死亡的马匹更是超过了8万匹。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支庞大军队在饱受饥饿、疾病与寒冷的夹击之下逐步瓦解的过程。士兵们成群结伙地逃亡,士气如同雪崩,眼睁睁看着同袍死去,谁也无法阻止这种逃散的趋势,哪怕是拿破仑,也无计可施。

    到了这一步,其实征俄战争已经失败了。

    只是军队虽然还在往前走,但已经只剩下惯性,意志早就像冻死在路边的马匹那样,僵硬、冰冷、毫无生机。

    接下来,就是做决定了:要么继续往前,梭哈一波,孤注一掷;要么掉头撤回,承认失败。

    结果……

    “无论是宪兵司令,还是辎重车队的车长,或是参谋部的军官,他们之中对我克尽其职的一个也没有。”——拿破仑爆典。

    到了杜鲁奇这边,驾驭后车的达克乌斯,充分借鉴了这些前车的教训。没办法,谁让他有太多前车之鉴可供参考呢?

    除了拿破仑的半岛战争与征俄惨败,还有这个世界的第三次反攻奥苏安。

    那是杜鲁奇和阿苏尔之间最为惨烈的一场持续性战斗,是两支老对手之间的巅峰对决。双方你来我往,屡战屡攻,屡攻屡守。

    到了后期,杜鲁奇挺进了奥苏安的内环王国,而泰西里斯则果断采取了焦土政策,宁可烧光田野与城镇,也不让杜鲁奇获得补给。最终,被饥饿与干渴折磨得近乎崩溃的杜鲁奇军队只能仓皇撤退。

    从纳迦瑞斯的焦土一路打到塔尔·安列克,又从塔尔·安列克苦战至枯萎群岛,最后,杜鲁奇被彻底赶下了海,只留下满目疮痍的战场。

    达克乌斯虽然在名义上并未在杜鲁奇陆军中担任任何正式职位,但事实上,大量的规章制度、政策方针、新式组织构架,都是按照他的意志一手塑造出来的。卡拉希尔作为他的坚定支持者,几乎就是他的化身,是将『达克乌斯理念』贯彻到底的执行者。

    从一开始,他就明确放弃了在占领区强制征收粮食的打算。

    谁让杜鲁奇现在要『洗白』呢?

    谁让马雷基斯要成为凤凰王呢?

    过去那种靠杀戮与掠夺维系的旧秩序已无法再适用于新纪元,这就是达克乌斯设定的政治基调,一旦定下,许多策略就不得不随之调整。

    另外,征粮怎么征?

    那可是大有讲究的,对于军需官而言,『标准』这个词中隐藏着巨大的操作空间,而达克乌斯又太清楚杜鲁奇的尿性了。在他的认知中,一旦允许他们依旧以旧思维处理新局势,问题只会接踵而至、雪上加霜,一旦战事不利,后续的麻烦事就要开始接二连三的出现了。

    而且,征粮的方式极不稳定,哪怕想征,也未必征得到。

    萨芙睿王国人口稀少,根本无法满足杜鲁奇军队庞大的物资消耗。艾里昂王国相对好一点,但它能提供的也仅限于牧草,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口粮。其他地区……

    目前没有进攻需要。

    伊泰恩王国或许可以,但伊泰恩是杜鲁奇的基本盘,是目前难得的稳固区。达克乌斯的目的是建立长期统治秩序,而不是制造动荡和敌意。如果现在在那里出现饥荒、征伐、甚至游击战,局势将会迅速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都杀了?用凯恩教派那套做法,把所有反抗者血洗一遍?

    那最后是不是连芬努巴尔也该杀了?

    如果是这样,那当初为什么要辛苦清除凯恩教派?直接投靠他们不就好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无解的悖论。

    正因如此,达克乌斯才必须不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穿梭,在屠刀与法律之间斡旋,在帝国的扩张欲望与秩序的重建之间寻找可能的『第三道路』。

    这条路注定不容易,但他必须走。

    所以,杜鲁奇在进攻奥苏安前,就准备了足够消耗陆军五年的物资,当杜鲁奇进入奥苏安后,在战略节点,也就是进军路线上的关键城市设立大型仓库,依托海洋运输物资,毫无疑问,这是最优解。

    在此之前,洛瑟恩是杜鲁奇在奥苏安的唯一战略节点,谁让洛瑟恩的地理位置摆在那呢?

    而现在,安格瑞尔和伊莱斯忒港也被纳入棋盘,成为了杜鲁奇的第二、第三个战略节点,将内海的东南海岸线纳入了补给辐射范围内。

    后续,还会有第四个、第五个……第十个战略节点,按照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