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能够批量制造的秘法之球,大规模生产突袭舰毫无意义,而这正是达克乌斯愿意让他们参观的原因。即使他们看到了突袭舰的制造过程,也无法将其复制,还不如继续生产斩天舰来得实在。
离开突袭舰制造厂后,一行人来到蒸汽机制造厂。
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心脏』——所有的工厂、农田机械,都依赖这些庞大的钢铁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制造新的蒸汽机,一台台巨大的活塞在精密的机床上铸造而成,工人们用铆钉和螺栓将零件牢固拼装,吊车缓缓升起沉重的轮轴,准备将它们安装进动力核心。熔炉燃烧着炽热的火焰,蒸汽在管道中翻腾,空气中弥漫着金属与煤炭交织而成的独特气息,工厂内部轰鸣不止,仿佛钢铁与蒸汽共同谱写出的宏伟交响曲。
工业的律动,在此刻清晰可见。
一行人继续前行,最终来到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农业设备制造厂。
这里生产的是联合收割机、滴灌系统等各种农业机械,那些他们昨天在田野间见过的庞然大物,如今正在流水线上被一一组装完成,等待送往田间,取代传统的农夫与牛耕,让农业生产效率成倍提升。
阿苏尔们沉默地看着这片景象,从粮食到纸张,从战舰到农田,从战争到日常生活,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一切都在被蒸汽、钢铁与机械所取代。
站在厂区外,他们看着一列蒸汽列车轰鸣驶过,浓烟滚滚升腾,将本就铅灰的天空染上一层更厚重的灰色。这三天以来,他们亲眼见证了机械取代人力,流水线压倒手工艺,蒸汽与钢铁塑造出前所未有的世界。但在这滚滚的工业洪流之中,似乎有哪里不太对劲。
“劳务派遣去哪了?”玛琳皱着眉,率先打破沉默。
此话一出,众人才猛然察觉到异常,确实,在这些工厂里,他们见到的全都是杜鲁奇工人。
这些工人身着统一的工服,头戴安全帽,布满老茧的双手戴着厚重的手套,脚下是结实的大头靴,有些甚至还戴着厚重的防护面罩,任凭烈焰炙烤、蒸汽呼啸,依旧专注地操控机器,没有丝毫怠慢。
达克乌斯只是笑了笑,并未解释,而是示意他们继续跟上。
这一次,他带他们来到了一座集装箱组装厂。
在阿苏尔们熟悉的世界里,港口的货物运输依赖搬运工,装卸工作耗时耗力,船上的货仓更是杂乱无章。而他们一直以为,这就是海上贸易的常态,无法改变。
直到两天前,他们看见了港口的集装箱,那些规则整齐、井然有序的巨大钢铁箱体,使得货物装卸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在达克乌斯最初规划查佩尤托港口时,『集装箱』这个概念尚未诞生,更别说将其与工业化体系结合,但他将升级空间预留了出来,他知道集装箱早晚都会出现。结果也如他想的那样,纳迦罗斯和艾希瑞尔的工业化浪潮席卷而来,任何天马行空的构想,似乎都能在这里成为现实。
再说集装箱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只是一个思路的问题。
唯一的遗憾是,这个世界尚未迎来『电』的时代。
在杜鲁奇的工业体系中,蒸汽与魔法依旧是主宰一切的动力核心。没有电焊技术意味着无法使用现代焊接工艺制造集装箱,但这根本不是问题,19世纪的铁皮车厢就是通过铆接和角铁加固制成。
杜鲁奇采用模块化箱体设计,将集装箱拆分成顶板、底板、侧板等多个模块,分别制造后再进行组装,这不仅降低了整体加工难度,还提升了制造效率。
为了在没有焊接技术的情况下确保结构稳固,工造院开发了一种榫卯与嵌合结构,通过物理咬合来提升集装箱的强度。连接处由高强度螺栓固定,并结合特制垫片防止松动,从而确保箱体稳固耐用。此外,模块化的设计也赋予了集装箱更高的灵活性,使其在战时可以快速拆解、维修,甚至改装为移动工坊、临时指挥所或战场储藏仓库。
至此,集装箱的雏形已经成型,并且整个制造流程全由杜鲁奇工人完成。
然而,劳务派遣到底去哪了?
相比起集装箱的制造与组装,喷涂才是真正的苦力活,也是劳务派遣的主要工作。
集装箱喷涂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痛苦,只有真正干过的人才能理解。
达克乌斯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但劳务派遣的存在,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远远看了一会儿后,玛琳皱起眉,丢下一句:“这根本不是人干的活。”
在这三天的参观中,阿苏尔们亲眼目睹了机器如何改变世界,他们看到了流水线如何让生产效率翻倍,甚至看到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