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矿产之战不够,还得再来一场人矿之战。”朱翊钧看了眼中书舍人叶向高,叶向高的笔都洗好了,聊到倭国,有些事儿就不方便记了。
今天万历起居注的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了。
但叶向高没有去入厕的意思,他就是要听,而且看陛下的意思,也不打算赶他走。
叶向高是申时行之后,唯一还做了点事儿的首辅,虽然不多,但在没有了任何共识的晚明,能做点事,已经代表他有些能力了。
戚继光非常赞同的说道:“那就打,打到完全屈服为止!”
“陛下,绝不可让倭国坐大!看看英格兰,法兰西、神圣罗马、西班牙,都拿它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泰西各国,都恨的咬牙切齿,甚至费利佩不计代价的发动远征,都无可奈何。”
“绝对不能让倭国上岸,更不能让它坐大,实在是太危险了。”
要是让倭国挑拨到中原连大一统的共识都没有了,那才真正的完蛋!
泰西也不是没有人奋斗过,相反,想要统一泰西的奋斗者,层出不穷。
但只要英格兰人在,那就很难做到,英格兰的基本国策,就是里挑外撅,搅的泰西诸国,不得安宁,即离岸平衡。
“怕是得等几年,收回拳头,是用更狠的力气打出去。”朱翊钧表示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能连年用兵,他要履行自己万历维新的承诺,最近这几年时间,他不会动武。
朱翊钧这是给戚继光一个承诺,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奉国公,依旧要领兵打仗的。
戚继光封无可封,可是在贵州领兵的戚继美,戚继光的弟弟可以继续封,戚继美没法封,就封戚继光的儿子。
一门两公爵,大明又不是没有!
祖宗喜欢胡闹就这般好处,事事都有祖宗成法,朱棣也干了。
朱翊钧和戚继光聊了很久,戚继光心情极好的离开了莫愁湖行宫。
大明皇帝看着戚继光的背影,对着冯保说道:“人活一口气,起初朕还不信,但朕刚看到戚帅的时候,戚帅的神情有点不对劲儿,虽然气色看起来不错,但缺了一股心劲儿,大抵是觉得,没仗打了,没用了。”
“对于常年征战的将领而言,最憋屈的就是这种时候,朕从俞大猷、马芳、刘显这些悍将的身上,都看到过这种落寞。”
“眼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连腰都弯了下去。”
“瞧戚帅离开的时候,神采飞扬,八成回去就开始琢磨,下次大明平倭之战,究竟该怎么打了。”
戚继光已经很满足了,陛下履行了承诺,封公后,依旧让他领兵作战。
但四夷已平,怎么看,飞鸟尽,良弓就该藏起来了。
朱翊钧又给了一个承诺,画了一个大饼,告诉戚帅,平倭之战,还要继续打,戚继光立刻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其实应对丰臣秀吉的行为,把矿山做据点,捣巢赶马。”冯保提出了一个方案,现成的经验照抄就行,捣巢赶马,他的潜台词是没必要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还是得打,冯伴伴,你想的太少了,戚帅不喜欢给自己表功,但其实江南社会共识的恢复,和接连的战争胜利有极大的关系。”
“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就能凝聚人心,看得见的暴力,才是让这些虫豸,暂时蛰伏的根本原因!”
朱翊钧在没有外臣的时候,说话一点都不客气,对五个目标的认同?还不是怕他手里的刀。
没有京营这把刀牢牢地攥在手里,这些虫豸,绝对不会听话。
“还有,朕不灭倭,难道灭了南衙、浙江、福建、广州所有势要豪右、宗族的满门?当年的倭患,需要有人为此背负责任的,只要大明还在,这个仇就得报。”朱翊钧给了另外一个理由。
大明国势衰微,过去的帐,没法算;
但大明国势强横起来,这血仇若是不血报,他这个皇帝怎么当?
诚然,嘉靖倭患的罪人不止倭人,但灭倭,可以给天下一个交代。
“说起这个,臣最近听闻了一件松江府的大事,孙克弘花费了整整五十万银,亲力亲为,为牺牲在入朝抗倭战场的英烈,进行风光大葬。”冯保说起孙克弘的动向。
上次孙克弘面圣没有在陛下面前表功,就是简单的提了一句。
冯保了解之后,发现花费如此巨大。
“五十万银?”朱翊钧十分惊讶。
孙克弘这五十万银,能修一个先帝皇陵;倭奴一个才五银,可以买足足十万个倭奴、游女了!
松江水师的骨灰,都送回了松江府安葬,孙克弘对于松江府衙的安葬规格,表示不满,刚刚到任的李乐,还没完全掌控松江地面。
而孙克弘直接拿了五十万银捐给了松江府衙,而后以九品商总,亲力亲为,安葬了英魂归来的481名英烈,包括京都之战牺牲的长崎总督府牙兵。
除了风光大葬之外,整个大明最豪奢的忠烈祠,也在松江府,占地超过了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