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问题,想来想去,李隆基还是相信了傅斯年的话。
可能最打动的一件事,就是太子李亨的寿数。
李隆基问如果他退位,还有几年阳寿,傅斯年如实回答,告诉他是六年。
又为太子的寿数,结果傅斯年竟然告知,他们父子两代帝王离世的时间差不多。
不知道李隆基心里的真实想法,反正听到这个答案以后,李隆基就彻底放下了争夺权力之心。166小说
不久,他就宣布退位为太上皇,上重阳宫静修。
继他的一众长辈们,李隆基也给“大唐天龙寺”添了一枚砝码。
和平交接权力,李亨的兢兢业业干了几年。
但出于他自身的健康原因,只六年时间,他就不得不传位于太子李豫。
李豫的继位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名义上是太子整军,但实际操作上,都是当时还是皇孙的李豫在办,所以他在军中积累了很高的人望。
加上他是嫡长子,几乎占全了继位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兄弟能和他竞争。
李豫一上位,傅斯年的帮扶对象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正是李豫的儿子、未来的唐德宗李适。
其实关于李适的工作还是比较好开展的,毕竟他前期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向明君的方向发展的。
只不过后来他受到挫折,才走向了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