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王世风亲口承认,刚才那感人至深的诗歌来源于这首古诗,所以观众不需要听懂句意,也能够大概了解在讲述些什么。
不知为何,同样是讲述父母亲情,观众却从同一种情绪中,感受到了不一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节目时间有限,就不讲解这首三千年前描写亲情的古诗背景与内容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一下注解,或者等梁老有时间专门花时间在我们【鸣默】平台上发布讲解视频。”王世风满脸笑容的说道。
梁老什么时候答应去你那个破网站开课了?
刑啊,邀请不成改绑架是吧。
罗思尧嗤之以鼻,但是见梁非凡都没有出声点破,也学聪明不再多嘴。
他现在隐隐有点儿看明白,这老头到底是来干嘛的了。
“小王这个创作思路真的值得重视,老夫此生有三大遗憾,恨诗无谱,怨经无注,憾典不足。”梁非凡语气唏嘘的感叹道。
诗无谱,是指自有《诗经》以来,这些古早题材都是伴随着原声小调而存在的,并不是以独立文字形成的。
因为《诗经》这个东西,就是一部由西周采诗官,在民间收集各个地区阶层极具代表性的民间小调,也可以说是‘劳动号子’后,再重新整理遣词造句完成的作品。
孔子悲伤一生的礼乐崩坏,并不只是单指春秋时道德纲常崩坏,还有感叹子夏商以前的《礼乐》谱子因为周王子朝奔楚后大量遗失了可匹配的乐谱,无法复上古贤名之乐,
而孔子自己整理的春秋《乐经》,也没有流传下来,有人说是被秦王焚了,有人说被项羽烧了,但从汉乐府的发展看来,《乐经》是在西汉建立前就已经失传了。
经无注,是指流传下来的古代经史,没有原作者的注解,以至于被后人不断解析甚至曲解误传,造成了一系列解读障碍。
典不足,则是从古至今大多数十分具有价值的典籍没有流传下来,或者只有残本残卷,无法让后人窥得先贤之道。
这三件,不止对梁非凡是遗憾,对整个华夏文明也是一个重大损失。
但是今天从王世风的创作风格中,梁非凡看到了复古诗经的趋势,虽然上古诗经的谱没了,但不意味着华夏就不能创造出新的诗谱。
虽然现在看来,还很稚嫩,但是他愿意相信,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梁老之憾,也是我的遗憾,其实我根本不会什么创作,只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了更辽阔的星辰罢了,我刚开始学《诗》的时候,除了感叹于这些文字的精妙之外,
也了解到《诗经》本来就不是读的,而是唱出来的,也就是属于歌词部分,和现在的音乐一样,要有词有谱,甚至有舞,
可惜古代虽然有工尺谱,但是因为各个朝代的音律谱法不一致,而音乐这个东西光靠谱子也很难追本溯源,再加上王朝更替,战乱流离的损坏,
到如今现代基本上找不到唐以前的古谱痕迹了,也就相当于诗经失去了一半的灵魂,让华夏诗歌之美十不存一,。
所以我在学习了音乐知识后,就希望试图给《诗》续谱,但实在是才疏学浅,不说古文古音与现在语言差距甚远,
光是现代的乐谱结构都完全不一样,如果强行匹配就是狗尾续貂,所以只能够用这种方式,先将《诗》翻译扩充成白话歌词,然后重新填谱,
而且一首诗可以翻译出好几首歌曲,比如这首《诗经·蓼莪》,以它为蓝本,就能够写出很多首歌曲了,这首歌只是其中之一。”王世风解释道。
《诗经》竟然是古代的歌词?
这个观点让所有观众目瞪口呆,瞬间回想起上学时学过的那些读起来怪怪的上古诗,虽然都记不起内容了,但是依稀记得第一次学习时,对这种格律的排斥与不解。
但是如果代入到这个观点,似乎那种绕口的排斥感一下子就消失了。
就像我们现在看流行乐的歌词一样,如果没有音乐伴奏,用朗诵的方法去读,同样会感觉到别扭与不解,和异样的尴尬。
比如‘眼色,是幻觉,泳池边你的身影勾成线,温热,蔓延,多少个午夜,肆无忌惮,醉梦酣欢,无意追逐,无法止步,热度,包围了我’
别说读了,看起来都很迷幻,但是如果配上音乐唱出来,那就还算正常。
不过这种工业流行歌曲的歌词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信息含量,所以单看歌词就会很难受。
再稍微好一些的流行乐,比如最近大火的
‘如果你突然打了个喷嚏,那一定就是我在想你,如果半夜被手机吵醒啊那是因为我关心,常常想你说的话是不是别有用心,明明很想相信,却又忍不住怀疑。’
读起来虽然怪了点儿,但是勉强能达到通顺和表意。
再好一点儿,就是王世风这种,歌词虽然像是日记散文,但是不管是唱还是读,都能够连贯不算尴尬,因为这类歌词本身就是以诗歌结构为基础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