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 第6章 过雨山村,道左遇名士(第1更求一切)

第6章 过雨山村,道左遇名士(第1更求一切)(1/2)

    用过了早饭。

    此时太阳已经升起,高挂在东际。

    只是天色略显昏沉,过不一会,竟是下起了蒙蒙细雨。

    一辆牛车,已经停在了梁家的大门口。

    这是梁家自己的牛车,此次将载着梁山伯出行。

    梁山伯身为世家子弟,虽自父亲梁文山病逝后,家境逐渐衰弱。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还是有些底蕴。

    他在山阴县拜了一位夫子,负责教授他的孔孟儒学。

    按理来说,他在夫子的学堂里进学,应当是在夫子家吃住。

    但因为梁家就在县中,距离夫子所隐居之地不过十余里地,因此便每日回家。

    此次吃过了早饭,自然要前去进学。

    通过记忆得知,自己这位教授儒学的夫子,名为陈道元,虽名声不显,但却是治儒名家。

    据说祖上出自颍川陈氏,不过并未是长文公(陈裙)这一脉,而是长文公的族弟,属于颍川陈氏的旁支。

    也算是出身名门。

    片刻之后,梁山伯收拾整备,登上牛车。

    而书童四九则是赶着牛车。

    车轮辘辘。

    梁山伯坐在车厢中。

    牛车的车厢两侧没有窗户,乃是以苇席编制而成的苇棚,外表两侧都涂有桐油,因此可以挡水。

    哪怕是下雨天,也不用怕雨水渗透进来。

    县中道路平坦,牛车行驶平稳,梁山伯掀开车窗,看着县中的情形。

    只见道旁两侧民居鳞次栉比,车马不多,但行人不少,偶尔可见高冠博带疑似士子的读书人。

    吆喝声、叫卖声、争辩声、说话声此起彼伏,可谓是人声鼎沸。

    东晋时期,虽北方大地民生凋零,但自华夏衣冠南渡后,诸多世家来到江左、江东,原本并不算繁荣的吴郡之地也随之兴旺了起来。

    山阴县虽只是一个小小县城,但隶属会稽郡。

    而会稽郡却又有着数十世家名门,产业无数,士子繁多。

    因此山阴县倒也显得颇为繁荣昌盛。

    梁山伯性质颇高,大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感的看着县中情景——

    倒不是被此时的繁荣所震惊到。

    而是身为现代人,以往只能在书中了解。

    如今直观的看到东晋时期的风土人情,这自然让他十分好奇。

    此时细雨蒙蒙,微雨淅淅。

    滴落下来,却只能让人身上略有些湿意。

    梁山伯坐在牛车上,苇席被掀开,但见他身着黑纱小冠,身穿葛布玄色大袖衫,姿态从容,面容俊美,嘴角含笑,眼神灵动而又深邃。

    颇有一股如沐春风之感。

    街道上,不少士子见着牛车上的梁山伯,哪怕只是惊鸿一瞥,却也为之呆愣不已。

    直到牛车过去,这才回过神来,旋即对着身侧同伴好友询问。

    “此乃何人?”

    “山阴县十余士族中,何时有如此风姿卓然之辈?”

    只是,面对这些询问。

    他们的好友同伴也是茫然不知。

    梁山伯虽为世家子弟,但从小便是书呆子,一直都在家中读书,未曾在外游历。

    因此哪怕是县中,也罕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声。

    相比较于士子,在面对梁山伯时,尚且还有些矜持。

    如街道上的那些妇人女子,在看到梁山伯这样俊美且风度卓然、气度脱俗的少年时,则更是热情。

    雍容华贵的妇人频频回眸。

    撑着伞的娇小少女更是满目含春,脸色发红。

    东晋时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

    人人追求美好。

    无论是山川之美、音乐之美、书画之美、诗词之美乃至是建筑之美,都在他们的欣赏范围内。

    而容貌之美,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东晋初年,卫玠从豫章至下都,因为他从小就长的可爱,因此名传天下。

    而当他来到京城后。

    那些久闻其名的妇人们,为了一睹卫玠的容颜,竟是将卫玠的车行堵住,如围墙般团团包围。

    更有甚者,一些大胆的妇人还投掷瓜果示爱。

    卫玠从小体弱,每次从围堵的人群中离开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

    久而久之,身体不堪其扰,最终竟是病逝。

    《世说新语容止》中有言:“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

    这也是‘看杀卫玠’这个典故的由来。

    山阴县中的女子自然没有京城的女子开放,但当街妇人和少女的炙热目光,依旧让梁山伯压力颇大。

    不过好在,这些女子倒也没有直接堵成围墙,以至于让牛车还能行驶。

    县城不大,片刻后,总算出了城。

    围观之人也终于不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