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制作一些大小重量和掌中雷一模一样的铁具,让兵士训练.
为区别真正的掌中雷,这些铁具表面涂成红色.
马车转了个弯,李轩看清站在气球上的兵士,以及他们射下的箭上绑的红色“掌中雷”
他不解地问刘彻.
“他们用什么训练”
刘彻顺着李轩的目光望向天上的气球,微笑回答.
“他们叫这东西假雷.”
“假的掌中雷.”
掌中雷没有引线,省却点火的步骤,但碰到任何东西都会爆炸,这是李轩事先设计好的,如果用实物训练,误伤自己人怎么办李轩不是没有想到,而是觉得没必要提醒,若大汉的将领们连这一点都想不到,没有解决的办法,不如早点回老家种田.
幸好,他们没有让李轩失望.
李轩赞许开口.
“不错.”
“朝廷还是有人才的.”
这才是高人的语气,卫青觉得高人就应该这样,李轩平时太平易近人了.
马车越驶越近,已经能看清气球上的兵士,看他们动作规范,李轩大为放心,就要这样,上战场才不慌乱.
路边三三两两的百姓仰头望着天上的气球,低声议论,显然对能停在半空,还能站人的新奇事物十分好奇.
刘彻很得意,笑着开口.
“陛下的意思,掌中雷越多越好,大楯车和气球也一样.”
这是他的想法.
不过许昌反对,认为大楯车太过笨重,难以追赶来去如飞的匈奴骑兵,连敌人的影子都追不上,还打什么怎么既追上敌人,又能让气球稳稳停在空中廷议了几次,臣子们争得面红耳赤,到现在还没有好办法.
有说由兵士拉动绳索,将气球升到空中后,用战马固定的,这个办法一提出来,便遭到所有人的反对,这是拿气球上兵士的性命当儿戏啊.
只要有一匹战马走动,气球便不稳,要是战马受惊,气球肯定掉下来,兵士也会摔死.
上气球是拿命在搏,再视死如归的兵士也会不安.
这仗还怎么打有说让兵士轮班拉绳索,比如一个时辰换一次人,不过这样一来,气球的数量便受到限制.
刘彻认为,气球越多越好,一个气球站四人4,一万个才站四万人,其中只有两万人射箭,怎么够最好所有军士全站在气球上,居高临下地射箭,伊稚斜来多少人死多少人,全灭对方,已方没有伤亡.
所以,他否决这个提议.
有说用牛固定的.
有说在地上挖坑,待气球升把绳子埋进去,往回填土的.
总之各种奇思妙想不一而足.
刘彻想向李轩请教,像他这样的高人,肯定有与众不同的思路,说不定轻轻松松就给解决了.
这不,他起了话头.
李轩摇头开口.
“只要保管得当,掌中雷确实越多越好,大楯车太笨动,不适合快速行军,必须适量.”
“可以考虑一辆大楯车固定四个44气球.”
“气球也不用太多,适量就可以了.”
“开战时,人站在上面,不停往人群里射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箭,一箭炸一片,不用多久,就把敌人炸翻了.”
“何况匈奴的马没有受过训练,一听到爆炸声肯定会受惊,一受惊就把主人掀下马背,踩踏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不用我们射多少掌中雷,他们自我踩踏便死伤大半了.”
“这些因素要考虑进去,不能一味地炸炸炸.”
最后一句有些教训的意味.
卫青心里吐槽,陛下又被训了,要是大臣们知道陛下会被李轩训成孙子,不知作何感想刘彻并不觉得被训有什么不对,训他的是李轩,那就无所谓了,若换作别人,脑袋早就不在脖子上了.
他一拍大腿,有如茅塞顿开,笑着开口.
“那就先试一辆大楯车挂四个44气球,这样可以省三辆大楯车呢.”
“朝中那么多大臣,怎么没人想到这个”
“全是笨蛋.”
在李轩面前,谁不是笨蛋,陛下不也没想到,还好意思说别人,卫青又在心里吐槽,最近几次廷议,他都奉诏参加.
马车到辕门,卫青下车,过去和守辕门的小队长说了几句话,便有几个兵士跑过来抬起辕门口的横木.
马车进去不久,便听到震耳欲聋的厮杀声.
三人3下车,李轩走了一箭之地,面前是一个巨大的操场,上面无数兵士在操练,手臂绑红带的一方节节后退,手臂绑绿带的则步步紧逼.
大楯车和气球都在绑绿带的一方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