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出行是骑马,不是坐飞机高铁,从赶去梁国宣诏到把人骗过来,这才几天,就到了李轩默算一下时间,奇怪地问.
“太快了吧”
“确定来的是梁王吗”
刘彻肯定地点头.
“陛下十年前见过梁王,不会认错的.”
成年人老得再快,也没小孩子长得快,既然以前见过,肯定错不了,李轩不再质疑,刚好水沸了,提壶沏茶.
刘彻却接着往下说.
“城门刚开,馆陶公主派去接的人便出城了,不过没接到,还以为梁王出意外呢.”
“陛下派李广去接,接回来了.”
“你猜,梁王前一晚藏在哪里”
陛下啊,你是皇帝,天下之主,不用向李轩报告吧,卫青又吐槽上了,总觉得,皇帝一见到李轩便不像皇帝.
是他的错觉吗李轩想了想,反问.
“双方错过了吧”
也可以这样说,不过跟事实有一点出入,刘彻小小得瑟了一下,说出正确答案.
“梁王前一晚歇在馆驿,担心陛下半夜派人暗杀,因而带上护卫躲了起来.”
“过分的是,他以死胁逼去宣诏的谒者和他一起躲了.”
“一共五十三人,躲在离馆驿三里外的小村落里,吓得那个…村落的狗叫个不停.”
三里,狗叫声应该传不到馆驿,李轩又算了一下距离,称赞梁王.
“小心没大错,梁王这样做很对呀.”
“我要是他,不仅大白天从城门进,还要派人提前在长安宣传一下,让百姓们都知道,梁王来了.”
“这样才保险.”
卫青瞪大眼,不解地问李轩.
“为什么要这样做”
“陛下本就没打算杀他.”
李轩笑了.
“我们都知道陛下不会杀他.”
“他不知道啊.”
“如果当年窦太后不提让他继位的事,景皇帝也没答应,他当然不用担这份心.”
“一切不是都发生了吗”
“他防着陛下才正常,要是不防,那得多二百五啊.”
当年的事,卫青也有耳闻,不解地问二百五什么意思.
李轩简单解释一下.
刘彻却想,回头得派人去查,梁王到底有没有…提前派人进城散布消息,要是有,得处理谒者.
今天刘彻过来,就是为了轩分享,成功将梁王骗来的喜悦,事情说完,便说些闲话,吃吃点心,赏赏美景,很是惬意自吃过午饭,刘彻和卫青才告辞,李轩送到府门口,有多停留,并没有发现两人走出十几丈后,一群身着普通百姓服饰年蜂拥过去,跟在刘彻和青身后.
李轩去马廊,吩咐石头去书房拿帐册,坐车去东市和昌记东家对帐了
刘彻刚进未央宫的宫门,胡公公便迎上来,皮笑肉不笑地行礼.
“陛下,太皇太后恭候你多时了.”
散朝时刘彻急着去李府,小太监来不及禀报东宫派人过来请的事,见胡公公在这里,奇道:“你在这里等朕”
“祖母找朕有什么事”
胡公公看着似乎在笑,却是半分笑意也无,不紧不慢地开口.
“老奴哪里知道”
“太皇太后命老奴在这里等,陛下回来了,请陛下过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去.”
不愿说就算了,刘彻腹诽,没跟他计较,回去换了衣服再去东宫
梁王得知李广和五百护卫是刘彻的主意后,吓坏了,眼泪鼻涕一起流,求窦太后给他做主.
窦太后点头答应,又命人去叫馆陶公主过来.
馆陶公主和董偃在锦帐里睡觉呢,被叫醒,很不乐意,发了两句牢骚后还是梳洗换衣服坐车过来.
梁王一见她,便嚷嚷要搬到长公主府.
馆陶公主担心梁王干涉她和董偃的情事,提议让他住长门宫.
没有馆陶公主庇护,住哪里有什么区别,梁王坚决不同意,非要住长公主府.
馆陶公主不答应,姐弟俩又吵起来,最后各自别过脸,互不理睬.
就在这时,刘彻来了.
互相见过礼后,窦太后开口.
“阿彘啊,你叔父带的人不多,哀家还有些人手,就拨三百人300给他使唤吧.”
“李广是勇士,哪能当护卫”
“让他回去.”
刘彻坐到窦太后身边,坐眯眯地开口.
“我答应祖母保护叔父周全,哪能不用心”
“想来想去,只有李广合适,他箭术通神,真有什么事,绝对能留下那些存心不良的人.”
“要是换别人,我不放心,也不敢保证能完成对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