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正中摆一张矮几,矮几两侧放四张锦垫,几上则是小泥炉和提梁壶.
两人隔着矮几坐下:,石头烧炭烧水,然后端来蛋糕,点心.
现在李轩很少下厨了,这些蛋糕,点心,是厨娘做的.
刘彻注视不远处波澜壮阔的湖面出神,直到水沸了,李轩沏了茶,放一杯在他面前,他才收回视线,望向李轩.
“阿轩,如果太皇太后极力反对派使者出使大月氏,怎么办”
昨晚,他光顾高兴,没想到细节,今天在实施过程中才发现,原来有很多没请教李轩.
李轩一听,哦,明白了,皇帝又在窦太后那里撞得头破血流,紧急问计小刘家的长辈,最后问题转到他这里.
李轩沉默几息,悠然开口.
“怎么说服窦太后,要看陛下的决心,如果陛下决心联合大月氏,自然会据理力争,半步不退.”
“如果陛下觉得灭不灭匈奴无所谓,联不联合大月氏可有可无,既然窦太后反对,此事可以作罢,不再提起.”
“如果陛下有灭匈奴的想法,觉得联合大月氏不错,仅仅只是想法,仅仅只是觉得不错,那么不妨让馆陶公主劝劝窦太后.”
“不管
馆陶公主能不能劝窦太后改变主意,总之陛下争取过了,问心无愧.”
刘彻愕然,这哪里是计策,分明是给我一块磨刀石呀.
万幸,我据理力争,逼得祖母服软让步.
总算交出满分答卷,刘彻庆幸不已,回想东宫祖孙俩对峙的一幕,才惊觉,当时只要心志不坚,真的会一败涂地啊.
这一场,虽然不是战场上真刀真枪地交锋,却比战场上更加凶险,一步退,步步退,以后再说灭匈奴的话,就成为笑柄了.
最后是窦太后退了,不管
投鼠忌器,还是心底有残留的血性,希望有朝一天摆脱匈奴的掠劫,总之经过这件事后,她肯定不会一听他要对匈奴用兵便阻挠.
只要她不处处阻挠,他就有大展身手的空间.
李轩不愧是高人哪,说得没错,这是他昨晚没说清楚我怎么过这一关的原因吧刘彻对李轩佩服得不行,连连竖大拇指.
“阿轩,你真高明.”
“不愧是高人啊.”
“派什么人出使合适呢”
李轩很想说,人就在我府里呢,昨晚要不是小卫反对,你们就见面了.
可话不能这样说啊,李轩微微一笑,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开口了.
“塞外条件恶劣,去的人必然九死一生.”
“出使大月氏要途经匈奴,很有可能遇到匈奴骑兵,沦为俘虏.”
“强行指派是不行的,只能自愿.”
“自愿的人,必须有强烈的爱国心,愿意为大汉,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才能为使者.”
“我建议,最好由朝廷贴榜招募,愿意不畏艰难险阻走这一趟的人,才有资格受封为使者,持节,代表大汉出使.”
李轩的说法和窦婴一样,在这件事上,窦婴的见识不低啊.
在刘彻的印象里,李轩的主意总是很高明,轩见解一样,可见窦婴的见识不差.
刘彻咧嘴笑了,那是发自内衷笑容,他的坚持是对的,出告示的方法是正确的.
“那就出告示.”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李轩翻了个白眼.
“你说出告示就出告示啊”
“那得陛下说了算.”
我就是,刘彻无声自语,当然不能这样说,他哈哈笑道:“那是.”
“我听家中长辈说,廷议时,窦婴大人也提议出告示,陛下采纳了.”
“估计就在这两天.”
窦婴也这样说,那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李轩点了点头.
刘彻边喝茶,边赏昆明湖风光,边说闲话,蛋糕只吃一块,点心吃了两个,天色快黑时,心情不错的告辞离去
刘彻走后不到一刻钟,张骞皱着眉回来了.
一见李轩便说开了.
“阿轩,我刚才去京兆府转了一圈,那儿新贴一张告示,很多人围着看呢.”
“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挤进去.”
“你猜怎么着”
“原来是朝廷要派使者出使大月氏,愿意去的三天内去报名,经选拔合格成为使者,授以节.”
“很多人都说,这件事透着苦怪,从来没有从民间选使者的,不知道朝廷葫芦里卖什么药.”
“你说呢”
郊率很高嘛,小刘刚说窦婴给皇帝支招,出告示招募使者,告示这么快就出啦,李轩静静听他说完,微笑问他.
“你呢,觉得这件事可不可信”
张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