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等人自然想不到。
此刻,楚文正在嘲笑他们的格局。
最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他们高兴都还来不及。
此事告一段落。
然后,对于出征大将的选定,却陷入了僵持。
因为,这这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选将问题。
朝堂之上,几乎每一个大的决定,都是多派势力的平衡。
而带兵打仗的大将,尤其如此。
一场战争,可以让无数人青云直上。
而另外一些人,则只能羡慕。
当然,也有人,会选择做交易。
房玄龄等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小圈子,所以,自然希望自己的人能够带兵。
得胜归来的时候,就能够增强己方的实力。
从而,在朝堂之上的其他争端中,也能多一个筹码。
这种事儿,一般情况下,都是大家现在私底下讨论勾兑,才会做出决定。
此刻,在李世民面前,房玄龄和杜如晦,自然不便说出名字。
否则,便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而李道宗则不然,他本就是带兵打仗出身。
甚至两年前,对于突厥的作战之中,他也是战功显赫。
更早之前,破刘武周,破王世充。
他基本上都是身先士卒。
所以,自然是兴致勃勃,很想毛遂自荐。
但是看了一眼房玄龄和杜如晦,他又没说话了。
楚文在旁本来闲得无聊,突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了。
怎么大家都沉默了?
他抬眼大量了一圈。
却见李世民面色平静,目光炯炯地看着房玄龄等人。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则脸色深沉,装出正在思考的模样。
倒是岳丈大人,眼中闪动着兴奋之色。
楚文不由得乐了。
这朝堂之上,还真是有意思。
同时,也深深感慨,当皇帝似乎还真不那么容易。
下面的人都是大佬,能够把这些大佬收服,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难怪将帅将帅,帅在将的上面。
没有一个核心,绝对是一盘散沙。
想到这里,他倒是不免对李世民多了几分赞赏。
能驾驭一群桀骜不驯的人杰,这本事儿真不赖。
气氛沉默了一会儿,见大家都不说话。
李世民率先开口了。
“出征吐蕃,可不比出征突厥。跟突厥作战,我们的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和吐蕃则没交过手。加上吐蕃地形地势不比草原大漠,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带兵经验丰富,且能够灵机应变的将领……”
房玄龄和杜如晦点头不已。
李世民嘴角挂着一丝笑容,突然一指李道宗。
“既然大家都保持沉默,那我就直接点将了。郡王,这出征吐蕃的重任,就落在你肩膀上吧。”
“郡王也算是跟着朕从战阵中走出来的,经验不用说了,在灵机应变方面,也相当出色。有你带兵出征,朕特别放心。”
一听这话,房玄龄愕然。
杜如晦懵逼。
他们都有些后悔,方才没有说出自己中意的人选。
李道宗则是喜不自胜。
他对带兵打仗特别感兴趣。
更让他激动的是,居然是陛下亲自点将。
这份恩宠,实在是让他受宠若惊。
相当于给了送了一份大功。
毕竟,按照楚文方才提出的两个对策,大坡吐蕃指日可待。
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老臣谢陛下。”
李道宗躬身行礼。
脸上掩饰不住激动和兴奋。
房玄龄和杜如晦不经意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看来,这次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啊。
但转念一想,顿时就惊出一声冷汗。
或许,这是陛下的无声警告?
往日里,陛下定然会让他们下去之后在商量人选,其实就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安插人手。
也算是一种平衡。
但此番的行为,却无异于当头棒喝。
或许是觉得,他们因私废公了。
两人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分别给李道宗道喜。
“恭喜郡王,祝郡王马到功成,凯旋归来。”
“恭喜郡王,祝郡王旗开得胜,踏破吐蕃。”
李道宗拜谢道:“承蒙二位宰辅的吉言,老夫定当竭尽全力,不破吐蕃终不还。”
一番话慷慨激昂。
李世民笑着点头不已。
出征吐蕃的事情,基本上就这么解决了。
接下来,只要等着每日的邸报传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