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容修 > 第702章 晋江文学城

第702章 晋江文学城(2/5)

从各中角度理智分析故事,探索影片的深度与广度。

    休伯特为“生而为人”打了四颗星的高分,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人文关怀作品。

    容修一本正经地说“我喜欢这样的影评,说出了我想说的观点。”

    封凛“……”

    真的吗,你到底是喜欢影评,还是喜欢那四颗星?

    随后,容修又看下一条影评。

    《视觉与电影》的影评人则是电影专业的权威代表,曾就职于欧洲一所电影学院。

    在电影艺术与鉴赏方面,她的观点十分值得参考,此次她为“生而为人”撰写的分析与赞美,引起了众多电影工作者、影视专业人士的注意。

    她的评论十分有趣,从电影的色彩、摄影、美术、光的运用、明度降低、饱和度增加等角度,来分析主人公的心情与遭遇。

    比如,让容修产生共鸣的一段,就是她在分析盛夏和贺邵明在百货商店初识的那个画面。

    贺邵明站在两个货柜间,像是不经意地,从商品之间的缝隙,看向收款柜里的人。

    盛夏正数着一沓两毛钱,他的手发抖,低着头,脸红红的,指尖抠着钱上的图案,脚不住地在地上磨蹭。

    而从窗外投射过来的高度曝光的色彩,是明亮的,浓郁的,粉色的……

    充满了浪漫的颜色,倾洒在盛夏的侧脸,笼罩着他,从他的后侧方打过来,直直地送到了观众的眼中。

    粉色光晕里,少年低着头,侧脸俊俏,长睫毛覆了桃花眼,唇角微微上翘着,一身暖色t恤,看上去清爽干净。

    昨晚三刷了电影,容修始终记得那个画面。

    坐在幽暗的放映厅中,容修还在想,那么,当年他们相识时,是什么色彩?

    其实心中是有一些遗憾的,如果当时自己能多注意一下就好了。

    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很多隐喻、暗喻的色彩与美术镜头运用。

    比如,电影刚开篇,盛夏上学路上经过的花园,那一大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色。

    电影尾声时,盛夏凝望的那片夜空的深蓝色。

    还有在俱乐部里斑斓到夸张的摇滚色,来体现盛夏混乱的生活与心态。

    以及在被无数人唾弃指责时,导演用过度曝光的光线、刺眼的镜头,来表现小众群体面临偏见时的惊惧与压力。

    “大胆却不失细腻,简单却不失深刻,这是今年威尼斯开幕以来,最有技术力量的一部电影。”

    最后,这位极为重视专业技巧的影评人女士,狠狠地夸赞了李里导演,他表示,这并非“炫技”,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

    好评如潮。

    不过,在场刊上的一片赞美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差评。

    容修按照分数从高到低,选择性地影评,最后,他十分不情愿地去看那位给出一颗星的影评。

    对方第一句话就很冲地表明了观点

    ——“哪里有什么恋爱,压根就是生殖冲动!”

    一句话就让容修皱紧了眉头。

    ——“不知主人公的理想被他抛去了哪里,丢在了黑漆漆的下水道里?那个年少离家、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已经屈服了命运,从此过上了追求爱情、寻找同类的道路,以填补同性恋者空虚单身生活的空缺。”

    容修“……”

    随后,这位影评人就开始抨击顾劲臣的演技。

    抨击“方法派”演员的不专业性,他一条条列出阐述他反对“方法派”的原因。

    “方法派演员永远活在角色里,角色属于演员本身的‘从属’——狂热,有时过于狂热,将角色私人化,释放个人的情感。而事实上,一名专业演员真正要做的,是由内至外地将所塑造人物表现出来。”

    容修将这段文字速读了一遍。

    明显地感受到,这位影评人是另一中演技派别的推崇者。

    顾劲臣住院的一周,给他讲了很多演员专业相关,如今已经不再是容修的领域之外。

    “方法派”演员一直备受奥斯卡偏爱,与一部分“体验派”的业内人士打得不可开交。

    有一个词,影评人说得没错,就是“狂热”。

    顾劲臣的演技已经被国内表演专业大佬们拿出来分析解剖过无数次。

    记得顾劲臣有一个饰演精神病人的视频,至今还在容修的平板电脑里,当初真是把少校先生吓得不轻。

    之所以说“方法派演员”很疯狂、很可怕,是因为他们超脱了演员本身。

    事实上,顾劲臣并不单纯是“方法派”演员,只有在必要时才会用体验派和方法派相融合的演绎方式。

    无论如何,专业演员只有一个目的,只要能给出导演“想要的”,将尽最大能力将角色塑造完美,不管用怎样的方式都可以——

    片场哭不出的时候,求导演扇两个耳光、

    回忆痛彻心扉的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