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是,对于朝廷来说,一分钱都没花,还白得了大笔的捐赠银两。
这简直是一举多得的良政!
想到这里朱元璋是越发高兴了,这样的好办法,还不是出自我老朱家的儿子?
朱元璋看着朱标,一阵老怀大慰。
不过他却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标儿,你这政策十分的好,不过为啥你后边还要强调,不许地方官经手这些委员的案子?难道不怕他们借机枉法?”
朱元璋这个问题,朱标自然早也想到了。
“父皇所虑极是,不过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却是因为,这帮委员,除了给朝廷捐赠,建言献策之外。还有一项功能,便是监察百官。”
“我们虽然暗中设立锦衣卫,以督查百官,但是这不过也就能应付京中,至于天下各地,远近不一,如果只派锦衣卫出去,那势必让锦衣卫势力过大,而这些委员本身就有建言献策的通道,如果遇到各地官员贪赃枉法,就可直接上报,然后由刑部直接处置。”
“想要达到这一点,那么肯定要给委员以一定的自由。保证他们不受地方官的威胁。”
“至于委员本身的违法,自然地方官也有权举报,只不过同样是交由刑部详细审查之后定罪,并非是可以免罪。”
朱标侃侃而谈。
说完之后看向朱元璋,却见朱元璋半响不说话。
“父皇?”他忍不住喊了一声。
“唉……”朱元璋长叹一声。
“标儿,刚才是父皇孟浪了,居然批评你。”
“但是没想到你已经将这一政策计算到这种程度。”
“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良策!”
“你明日,就将此策拟成文字,朕一字不改,即刻用印,颁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