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长夜谍影 >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梶原要等的人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梶原要等的人(1/2)

    “常州戚墅堰又建新厂房。”

    看到这个标题,梶原千春来了精神,马上仔细阅读起来。

    本月10日,中方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决定将原设于上海的京沪铁路局吴淞机厂迁至常州戚墅堰。

    该厂首批重要机械设备21台运到戚墅堰,采用边搬迁边生产的方法。

    计划到明年8月,全部搬迁完毕。

    更改厂名为戚墅堰机厂。

    该厂预计占地42万平方米,建成机车、客车、机械、锅炉、锻铁、翻砂等工场厂房2.1万平方米,工房1.2万平方米。这可是第一个官办(国家)大型机械企业。

    其1.5吨的电弧炼钢炉,可称为江苏现代电炉炼钢之始。

    因此,报纸对这条消息大书特书,还放在了头版头条,内容十分详尽。

    报纸上不仅有吴淞机厂之前的详细消息,还有如今戚墅堰现在的一些规划。

    以及专业人士对该厂的一些评价和未来展望。

    而且绘声绘色,毕竟不是官方的报纸,内容上要轻松许多。

    梶原千春这条消息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上边并没有提到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想来这个厂子里的头头和工人的信息都是秘而不宣的,所以报上才没有提到。

    梶原千春拈起一块定胜糕,一边慢慢地咀嚼着,消化着从报纸上掌握的信息,心中渐渐有了判断。

    中国人已经隐约地嗅到了上海将会沦为战场的可能,所以才对吴淞机厂进行搬迁。

    这是有着重要的军事考量的行动,主要是为了防范日军威胁。

    机厂作为铁路运输设备维修保障的重要基地,其稳定运行对于维持铁路运输线畅通、保障军事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调动至关重要,能为战争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在军事战略布局上意义重大。

    吴淞地处沿海,战略位置关键且暴露,易成为日军攻击目标。

    一旦日军发动进攻,吴淞机厂将首当其冲,面临被摧毁风险,这会使铁路运输等关键设施失去维修保障,严重影响军事运输和物资调配。

    而常州戚墅堰相对内陆,地理位置更具隐蔽性和安全性。

    迁厂于此,能降低日军空袭和地面进攻的直接威胁,保障机厂正常运转。

    机厂作为铁路运输设备维修保障的重要基地,其稳定运行对于维持铁路运输线畅通、保障军事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调动至关重要,能为抗战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在军事战略布局上意义重大。

    梶原千春对吴淞机厂迁至常州戚墅堰的举措嗤之以鼻。

    因为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吴淞口没有被日军打开的基础上。

    可是,吴淞口真的能守住吗?

    她认为几乎没有这个可能。

    日军军舰经常在吴淞口海域游弋。

    这些军舰以“巡逻”“演习”等名义,在长江口附近水域活动,对中国的沿海防御体系进行侦察和试探。

    通过军舰的活动,日军能够掌握中国海军在吴淞口一带的兵力部署、舰艇活动规律以及防御设施的分布情况。

    日军会记录中国军舰的出港、返港时间,分析其巡逻路线和范围,为后续可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同时,日军多次在吴淞口附近海域举行军事演习,演习科目包括登陆作战、舰炮射击等。

    在演习过程中,日军会模拟对中国沿海防御工事和军事目标的攻击,检验其作战方案和部队的战斗力。

    同时,演习还能起到威慑中国的作用,试图迫使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做出让步。

    对于情报方面,梶原千春更加了解。

    他们派遣了大量情报人员潜入吴淞地区,以商人、教师、传教士等身份为掩护,进行情报收集工作。

    这些情报人员会密切关注中国军队的调动、军事设施的建设和维修情况,以及当地的社会动态和民众情绪。

    通过与当地人交往、收买汉奸等方式,获取各种有价值的情报。

    情报人员记录中国军队在吴淞口一带的兵力增减、武器装备的更新情况,以及防御工事的加固进度等。

    为了更有效地收集情报,在吴淞地区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他们利用汉奸、地痞流氓等社会渣滓,发展下线,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情报收集体系。

    这些情报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将收集到的情报及时传递给日军情报机关。

    通过这个情报网络,日军能够及时掌握中国在吴淞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其制定侵略计划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日军还组织了专业的测绘人员,对吴淞口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测绘。

    这些地图将会为日军的军事行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使他们能够在作战中更加准确地选择进攻路线和目标。

    总而言之,日方的准备太充分了。

    所以,梶原千春认为一旦日军对吴淞口发起进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