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是既能解决陆晓面对的难题,又能做到世界第一。
而且还要选择一个产业,让整个产业世界第一。
这样在结算的时候,也能验证陆晓的一些猜测。
陆晓也尝试用模拟问答的形式,试探系统奖励发放规则,但这次模拟没有得到答案。
所以陆晓只能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答案。
这几天陆晓又开始足不出户,图书馆都没去了,量子力学的论文也早早完工,发给了郭广舱和张界。
三篇论文全部完成。
脑电波有关的论文陆晓需要发到国际知名期刊上,也算是陆晓的硕博论文。
量子力学的论文不算学位的论文,这是当初承诺要给院士们的论文。
当三篇论文都完成,陆晓面临新的选择,不出意外,脑电波这篇论文可以让他获得博士学位。
至于以后获得其他职称,甚至将来获得院士头衔,这需要更多成果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陆晓19岁,当初计划的是20岁前取得院士职称。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经过认真考虑,陆晓决定6个模拟点,投入到生物研究上。
至于光刻机,大型粒子对撞机,基础物理研究,数学研究,这些都不值得现阶段就使用珍贵的模拟点。
因为模拟点获得不易,肯定要解决最关键的困难。
光刻机危机目前不明显,因为和微软、谷歌、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在半导体领域应该是稳定的。
双方相当于互相牵制。
对方敢在硬件领域卡脖子,陆晓就能在软件领域卡脖子。
先投一些钱给复大半导体实验室,慢慢研究着就行了。
粒子对撞机是基础物理方面的研究,甚至是将来研究核聚变,这都是基础领域突破,才可能取得进展。
陆晓可不认为投入6个模拟点,可以让这些大项目取得什么像样的成果。
至于数学其实也是理论研究,暂时也不急。
反倒是生物领域研究,这关乎未来将要发生的大事件!
所以陆晓决定研究微观生物世界。
尤其是对细胞,b毒人类进化之类的研究。
在开启课题时,也需要谨慎选择。
比如,陆晓可以开启课题,形容上用人类进化来描述,如果人类进化,是不是可以免疫无数b毒,还能强化身体?
也可以选择专一解决某种b毒,也就是特效药研究。
选择那种形式,这意味着投入多少模拟点。
让人类得到进化,很明显比特效药的课题更大,消耗理论上要更多才对。
现在已经无法提前预知投入多少模拟点,能推动模拟进度了。
所以必须谨慎再谨慎。
最后陆晓发现自己也不用思考了,因为研究特效药,这就需要等到12月份,获得样本后才能研究。
那要是研究不出来,那岂不是前世发生的事情会重演。
大家还是要戴口罩。
所以陆晓选择潜力巨大的人类进化作为研究方向。
这也是从多方面考虑。
首先是无法获得样本,现在研究人类进化,那就意味着至少有近一年的缓冲研究时间。
而将来人类肯定要离开地球,以现在人类的孱弱身体,也不适合恶劣的生存环境。
况且人类的寿命,实在太短了。
如果用宇宙作为衡量尺度,人类真的像一粒尘埃。
在研究人工智能时,陆晓有个想法,那就是让快要死去的人,记忆传输到电脑当中,实现机械飞升。
但这个想法失败了。
小鹿,并没有产生灵魂这样的东西。
没有自主意识,也没有创造力。
它不会思考。
而人类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会思考会创造。
既然小鹿都无法实现这一点,又如何将人类的思维和灵魂上传到电子设备上。
就算陆晓真的用模拟点,强行突破技术难题。
让记忆上传。
最后得到的东西,绝不是陆晓想要的。
那是冰冷的思维记忆,都是单纯的数据,到时候人类可以查看上传的数据,但就和查看云盘里的资料一样,只能旁观这个人的一生。
而整个记忆本身,已经不再是人了。
所以人类进化非常有必要,能够预防没有发生的那场意外,也能让人类将来踏入宇宙更好生存下去。
至于机械飞升,也不是完全无法实现。
等到陆晓研究出怎么让小鹿拥有自主思维,那就意味着用小鹿的思维储存方式,就能容纳人类的记忆,并且让人类的记忆不是单纯的数据。
“新项目模拟!”陆晓心中默念一声。
脑海里模拟器界面出现,陆晓继续添加项目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