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宗对燕青的情况一无所知。李纲见说,赶忙跪伏于地。钦宗见状,心里更奇,忙道:“卿莫要多礼,快快平身,速将情况告知与朕。”李纲爬起身来,对钦宗一拜,说道:“启奏圣上。臣所说的燕青,乃被朝廷招安了的梁山好汉浪子燕青。”钦宗吃惊的说道:“梁山兵马被招安后,南下江南,征剿方贼,死伤众多,十中仅存一二,所剩将领,朝廷均已给予赐封,现在各地为官为将,朕怎未听说过浪子燕青是何人?被封了什么官职?”
李纲禀告道:“启奏圣上,浪子燕青乃梁山中排名第三十六位的好汉,上应天巧星,武功相当的了得。征剿方腊时,燕青将军深入方贼大内,配合大军攻占了帮源垌,擒获了贼首方蜡,功不可没。大军凯旋途中,那燕青因无羁放荡惯了的缘故,不愿接受朝廷赐封,于半途中不辞而别,不知去处,故此未受朝廷赐封。”
钦宗见说,又道:“既是不愿接受朝廷赐封,与半途中不辞而别,不知去处,现如今如何又到了汴京?如何成为了汴京防卫特别助理?”
那钦宗久为太子,只好佛教,兴趣爱好和徽宗赵佶格格不入,也不甚关心朝中事务,徽宗赵佶也不喜太子赵桓,朝中事务从来也不召集赵桓入殿听政,故此对燕青的情况,钦宗赵桓知之甚少。李纲见状,只好详细奏道:“启奏圣上。燕青与明妃娘娘乃义姐弟关系,太上皇曾结识与燕青,赐封其为侍卫,专门护卫明妃娘娘。因金军进犯,燕青担忧明妃娘娘的安全,随从归隐地来到汴京,潜入杏花楼,以司保护明妃娘娘。开封府牧张叔夜也因担忧明妃娘娘安危,派御林军把守杏花楼。御林军尉官王玉明发现杏花楼中有陌生男子,遂进楼查问,因言语粗鲁,且威逼明妃娘娘为其弹琴唱曲,被燕将军打将出杏花楼。开封府牧张叔夜得报,赶往杏花楼,方知晓陌生男子乃是燕将军,遂将燕将军带至臣处。启奏圣上,金军兵临城下,正值朝廷用人之时,臣考虑到燕将军武功高强,久经沙场,忠君报国,遂命其为臣之特别助理,协助城防指挥使刘延庆防卫汴京。”
钦宗闻奏,大喜。
李纲望钦宗一拜道:“臣未及时禀告情况,还望圣上恕罪。”
钦宗笑道:“甚好!甚好!卿何罪之有?卿做得很好!当大大褒奖。”
李纲弯腰答道:“多谢圣上。”
钦宗随即脸色又严峻下来。
李纲见状,心中一紧,赶忙肃立,望着钦宗。
钦宗道:“那李师师原本烟尘女子,太上皇天性放荡,不内敛,赐封她为明妃,以致朝纲败坏,乃有今日之危局。她有甚的功劳?反倒被保护起来了!朕本欲撤减了她,赶出京师,又碍于太上皇颜面,未予追究。朕且问你,那李师师现在是什么情况?”
“启奏圣上!”李纲回道:“据开封府牧张大人相告,他原本要将李明妃接至开封府保护起来,因李明妃欲在杏花楼中等待太上皇亳州进香归来,不肯移居开封府,张大人遂令御林军驻开封府提辖王江率兵士500余人,驻扎杏花楼,保护李明妃。”
钦宗哼了声道:“精兵强将原本该用于京师城防,却去保卫李师师去了,成何体统!朕知道,那开封府牧张叔夜,乃忠良之士,对太上皇尤其忠诚。臣子之忠心,应当褒奖。既是张叔夜派人去保护了,就让保护去吧,卿只管做好汴京城防便是,确保汴京安全。”
李纲弯腰答道:“臣谨遵圣旨。”
关于皇室家事,李刚知道,做臣子的不好参与,也不便多言,遂望着钦宗又是一拜,说道:“启奏圣上,臣就此告退。”
钦宗摆了摆手道:“卿先莫急着告退,朕正有要事要告诉卿。”钦宗说着,又回到龙椅上,拿起陈东的上书,看着李纲说道:“太学生陈东上书,卿可知是为了甚事?”
陈东上书前,曾去了李纲的汴京留守府,当面请求李纲谏劾蔡京等人。李纲因汴京城防为重中之重,不能在分身去做此事,遂让陈东直接上书钦宗。所以,陈东上书为了甚事,李刚自然是心知肚明。然而,考虑到钦宗当殿说陈东上书是关于汴京城防的,李纲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