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之天生帝王 > 第二百零四章 许攸

第二百零四章 许攸(1/2)

    隔日上午,纪检府府衙。

    悬镜司就是之前成立的反贪局。

    刘辩觉得“反贪局”三字听起来实在太出戏,不符合时代背景,因此便换了个违和感小一些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皇室人力资源部”现在也改成了“求贤曹”。

    府衙内。

    “许氏酒坊?”

    纪检府首座包拯正皱着眉头,仔细阅读着一份文书。

    “是的。”回话的是府衙内的一名军头,“这座酒坊形迹可疑,下官认为应该仔细查看一番。”

    “嗯……”

    包拯眼珠子转了转,沉吟了一番,随后道:“去知会大司农大人一声,本府想查看一番收购酒坊粮食的账本。”

    作为皇帝亲设的特殊部门,纪检府虽然地位不算高,但在某些时刻可以动用特殊权力,连三公九卿都要给面子配合调查。

    “诺!”

    军头领命而去。

    没多久后,一沓厚重的竹简便出现在了包拯的案牍上。

    这个时代的造纸技术并不成熟,因此如果是需要重点保存的文件,一般仍旧会记录在竹简上。

    包拯尽管很不适应看简子,可还是很快就进入到了状态,开始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来。

    他一封一封地将简子看完,又仔细对比了一番后,察觉出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许氏酒坊确实很反常。

    其他酒坊在给政府出售粮食时,或多或少都会以各种名目留私,这是人之常情。

    然而,许氏酒坊的账本干净到吓人,竟然一下子就果断地全部卖出去了。

    虽说极度拥护朝廷政策的商人也不是没有,但据资料查明,这家坊子的坊主可向来不是什么乖宝宝。

    何况朝廷的补贴再给力,禁酒令也仍旧会对对各大酒坊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许氏酒坊怎么可能这么配合?

    包拯放下简子,严肃地看向身旁的助手:“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愣了一下,总感觉这问话有些耳熟,随即赶紧回过神道:“大人,事出反常必有妖,下官同样认为,是该查查那个许氏酒坊。”

    ……

    与此同时,许家。

    屋内传来一道又惊又急、带着责问语气的声音。

    “叔父,你真的把那个长工杀了?”

    声音的主人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八字胡男子,相貌和许氏酒坊地坊主颇有几分相似。

    他的名字,叫做许攸。

    在原本的历史中,许攸现在已经跟着袁绍逃到了冀州,并成为后者的重要谋士之一。

    在原本的历史中,许攸现在已经跟着袁绍逃到了冀州,并成为后者的重要谋士之一。

    但历史的节点已经改变,他如今没有跟随袁绍,而是寄居在皇城的叔父家中,偶尔还会去酒坊里帮帮忙。

    酒坊坊主有些布满地瞥了眼侄子,道:“不然还能如何?逃了一个,以后就要逃更多,到时我等便会人头落地,只能将他杀了!”

    “杀了人又不能解决问题!”许攸急道。

    “怎么不能!现在其他长工也成了共犯,没人会再逃了,如此岂不美哉?”

    “糊涂啊,舒服!私酿酒水本就是违法之举,如今又有人命在手,许家劫难将至矣!”

    “混账!休得胡言!”酒坊坊主怒喝一声,“这件事做地很完善,况且那长工毫无背景,死了也没人发现,官府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决计查不出来!”

    许攸嘴巴张了张,最终没有说话。

    看叔父那执拗到极点的样子,应该是怎么劝也劝不住了。

    为今之计,是想办法撇开和叔父一家的关系,否则哪天东窗事发,自己绝对也要遭殃!

    许攸神色变了又变,心里有了计较。

    他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故意跺了跺脚,道:“`」叔父,尸体现在在何处?是否隐蔽?”

    酒坊坊主见侄子如此神态,原本的戒备之一顿时淡了许多,道:“放心,已剁成了肉酱,喂给了街头的野狗。”

    “原来如此。”

    许攸点了点头,内心涌出一股寒意。

    这叔父平时在外人面前一团和气,甚至对周围相邻也时有接济,在邻里中口碑极佳。

    没想到对方竟然有这么心狠手辣的一面。

    本来为了保全利益,不择手段一下也无可厚非,可这未免也太狠厉了。

    想到这,他又生出了一道浓浓的危机感。

    若是以后真出了什么问题,谁知道叔父会不会对(王了的)自己做些什么事情!

    总之,叔父这边,是真的不能再待下去了。

    ……

    纪检府。

    包拯正准备带着李元芳乔装寻访许氏酒坊,忽然,一名军后匆匆进来汇报。

    “大人,府外有人求见。”

    “所为何事?”

    “他说除非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