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大地上,一道黑色长河正稳稳而行。
几骑快马的身影,在队伍边上快速闪过。
曹操亲自带着亲兵巡视了一番队伍,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并下达了军令:
“全军听令!就地扎营!”
没多久后,一座大营盘地而起。
曹操向麾下诸将交代了他们各自的任务后遣散了会议,然后留在主帐内沉思起来。
此刻,他脑子里浮现出了两道景象。
一道是队伍里那些补给车的身影。
另一道则是幽州东北地带的地“八零零”图。
“校尉大人。”忽然,一道声音响起,“不知校尉大人为何所思?”
声音的主人是北军中候郭嘉。
这位前锋军的军师并没有因会议结束散去,而是留在了主帐之中。
曹操有些不满自己的思绪被打断。
但经过这两日的交谈,他已经和卢植一样认可了对方的才华,便耐着性子道:“本官在想补给线的问题。”
说罢,便又把心中的疑虑说出了出来。
原来曹操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乌桓大本营十分偏远,等来年开春后出征塞外,军队的补给线就会拉地非常长,面临的风险也会与日俱增。
而乌桓又以来去如风的骑兵为主,朝廷大军的补给车队很容易就会受到袭击,当初公孙瓒就是因为补给被断导致的惨败。
另外,如今朝廷已和高句丽开战,以后征伐高句丽时,补给线的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那朝廷别说是征服东北诸雄了,只怕连一个乌桓都搞不定。
“原来如此,确实个值得忧虑的地方。”郭嘉听完后点了点头,又笑道,“但听闻校尉大人素来智谋出众,估计已经相出解决之法了吧。”
曹操内心一愣,表面却是不动声色:“见军师之态,似乎也已有了主意?”
郭嘉似乎兴致很高,道:“大人,我们不如先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简子上,之后再一同出示如何?”
曹操眼珠子转了转,点头道:“也好。”
当下两人便各自取出一份简子在上面写了起来,又一齐将简子上的内容亮出。
随后,两人都忍不住笑了一下。
因为双方写的东西一模一样,都只有两个字——
漕运。
漕运。
曹操简子放下,道:“想不到军师和本官是一个想法。”
在他的构思中,漕运是不仅可以提升补给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而幽州东北地区并不缺少河流,开发漕运的成本不会太高,绝对是一个经济实惠的方式。
当然,由于现在很快就要入冬,不可能立刻就执行这一计划。
但等到来年开春后,朝廷便可一边进军,一边大力开槽挖渠,并利用高效的运输系统缓解后勤压力。
另外漕运不光要在幽州开发,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在冀州也挖一条,这样便可将帝都内部的粮食,以更高的效率送往前线。
总之,有了漕运系统的辅助,战争的胜算就有多了几分。
两人又细细交谈了一阵,发现对方的具体构思也和自己的差不多,不禁都生出几分知己之感。
就在他们准备探讨其他军务的时候,外面响起了传令兵的声音:
“报告大人!紧急军情!”
……
与此同时,数十里之外的无终城0........
“嘎啦啦……”
闸门升起,露出一片宽敞的通道。
紧接着,城外数不清的骑兵快速涌入了城内。
这支骑兵队的领头人身份非同小可,但凡其经过之处,道路两旁的乌桓守军纷纷赶忙行礼。
他名为苏仆延,乃是乌桓三王之一的“峭王”,地位仅在单于之下。
“拜见大王!”
城内守军的长官主动迎了出来,并向对面那尊高大的身躯庄重行礼。
作为乌桓族的领导者之一,“峭王”不仅地位崇高,能力也是异常出众,是族内出了名的威武勇士。
在其散发出的凛然气质前,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厚重的压力。
苏仆延淡淡地点了点头,道:“官军动向如何?”
守城长官回道:“回大王,据斥候所报,官军目前已在城外四十里出扎营,预计明天1.0变可抵达此处。领军者名为曹操,是朝廷的上军校尉。”
“曹操?”苏仆延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又看向对方,“你准备怎么做。”
守城长官思索了一下,如实道:“官军规模为一万以上两万一下,而城内守军不到三千,下官以为,应该利用城墙之利抵挡官军攻势。”
“峭王”这回带来的援军大概有三千,两边加起来也就六千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