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之天生帝王 > 第一百二十章 打破门阀垄断

第一百二十章 打破门阀垄断(1/1)

    台下,许多大臣都皱起了眉头,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其实对于这次的册封仪式,大多数人都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中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坚定的保皇党官员。

    毕竟给区区五个低级官员办如此规模的的册封,实在是有些不合规矩。

    如果这些人有颍川荀家、汝南袁家那样的出身,倒也没什么。

    可即便是身份最尊贵的张仲景,其背景也不过只是南阳一个不入流的小族。

    要知道当年荀家的绝世天才荀彧,在举孝廉后担任的也只是秩六百石的守宫令。

    你典韦这样的升斗小民,居然只比荀彧差一线,直接就成了秩比六百石的官员?

    “不是质疑陛下,但如此册封实在不妥。”

    “其他人也就罢了,多多少少也算有些背景,可这典韦万万没资格身居要职!”

    “我等努力多720年才举孝廉,后又一路煎熬才做到当前位置,今后我等居然要和如此小民相提并论”

    一部分人纯粹是出于妒忌和不平。

    另一部分人则是真正地在思考问题。

    他们担心,陛下动这么大的干戈去给一个平民册封,很可能会严重破坏自古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另一边,刘辩将大臣们的表现尽收眼底,心里也表示理解。

    在场的这么多官员,除去那些在灵帝时期买官得职的家伙外,基本上都是历经辛苦才熬到现在的。

    如今一个小平民不用举孝廉,也不用熬资历,直接就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不平衡是很正常的表现。

    另外,门阀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大臣们更加难以接受典韦的存在。

    贵族之所以是贵族,可不光是因为出身上的优势。

    良好的教育、广阔的人脉、过人的名望,无一不是他们垄断官位的资本,连处于被统治阶层的民间百姓都对此没意见,毕竟要是换个无功无名的家伙来管理大家,谁会肯吃他那一套?

    因此,典韦的任命确实会给当前的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很大冲击,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能还会引发社会震荡,让朝廷失去天下士人的心。

    想到这,刘辩偏过头,又看了眼典韦。

    这家伙此刻正露出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似乎有些无法理解大臣们为何对自己抱有敌意。

    少年皇帝调回目光,随后抬起手,在虚空中做了个压下的手势。

    霎时,台下的诸多议论声全部戛然而止。

    众人的视线全部转向主位,等待皇帝陛下发话。

    众人的视线全部转向主位,等待皇帝陛下发话。

    “朕知道,众卿一定有诸多疑问和不满。”刘辩沉稳的声音响起。

    由于现在没有其他任何的声响,所以他的话很容易就能传达到个个角落。

    “臣万万不敢质疑陛下!”

    大臣们急忙躬身一拜。

    少年皇帝摇摇头(bjea):“此人之常情也,朕不怪众卿。但若是质疑典韦出身者,朕必须严明,察举制本就是使家庭出身不再成为选仕选官唯一途径,以方便朝廷征召天下有才者。”

    他顿了顿,接着提高声调道:“众卿不见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乎?又不见许武、王莽乎?”

    前三者虽出身卑微,却因得到重用而为大汉贡献良多。

    后两者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一个挖空心思沽名钓誉,实则屁本事没有;另一个前期名声好得不得了,后期却成为篡汉罪人。

    举着这些例子就是为了告诉大家,现在帝国处于非常时期,再拘泥于门阀之见,那就是作死行为!

    两句铿锵有力的话下来,众臣彻底沉默了。

    一部分人还是不理解皇帝的意思,仍旧在愤愤不平,只不过在这样的气氛下不敢出来瞎逼逼。

    而另一部分真正有见识且为朝廷真心实意着想的臣子,却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陛下所言有理!

    当今的人才选拔制度确实已经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在人才选拔上,很多官员都只问出身不问才能,门阀之见之严重,简直都快倒退回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了。

    一些别有心思的地方大员甚至还借机自辟僚属,拉拢山头。

    这绝对已经违背了设立察举制的初衷!

    陛下此番提拔一个平民,就是为了向天下释放一个信号。

    这个信号确实会让一些贪图享乐的门阀子弟极度不满,但那些出身贫寒却又忠心朝廷的人才却会振奋不已,从而更加坚定报效大汉的决心。

    总的来说,陛下此举有利于广开人才选拔门路,利一定是大于弊的!

    已经如一滩死水般的察举制,或许会因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朝廷存在已久的诸多顽疾,也或许会从察举制的变革开始,一个一个地从饱经沧桑的帝国身上剔除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