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沉思了一番,随后面带疑色地看向叔父:“侄儿并非怀疑陛下之举,也从未对陈留王有丝毫同情。只是怕这样下去,侄儿迟早会因朝中的诸多杀伐而忘却初心。”
荀爽摇摇头,道:“正如公达所言,如今并非太平盛世。虽然陛下已铲除诸多威胁,但朝内外仍然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会马失前蹄。我荀家若是想要在这乱世中效命汉室,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
他明白,荀彧的担忧并不是针对这次陈留王身死的事件,而是怕荀家一直以来贯彻的“仁治”理念被颠覆。
一旦这颗报效汉室的赤子之心,因朝内的腥风血雨而随波逐流,那向来忠于刘汉王朝的荀家迟早会变质,最后彻底成为如其他大族那样的权力19巨兽。
荀爽看着陷入迷茫的侄子,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当初若不是自己因理念冲突而陷入迷茫,以至让窦武、陈藩两位大人失去荀家的协助,党锢之祸最后也不会闹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两位大人也不至于壮烈身死。
为了弥补二十年前的过错,也为了让家族的未来栋梁不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已经下定决心,必须尽快消除侄儿这唯一的性格缺陷。
在乱世中,保持“仁”固然没错,但同时也要有“狠”!
……
两天后,上午,皇城。
刘辩睁开眼,发现身旁的唐姬早已醒来,正有些痴痴地看着自己。
他笑道:“梓童不再多睡儿么。”
昨晚两人可是折腾地够厉害,一直到丑时才入睡。
唐姬似乎是想起了昨夜的情景,不禁俏脸一红,转移话题道:“陛下今日不是还有要事么,妾服侍陛下更衣。”
刘辩轻轻拍了拍对方洁白的玉背,道:“让宫女服侍便可,梓童还是多休息会儿吧。”
今天确实是有两件要紧事。
头一件,“并州白波谷大胜”的军报昨晚终于传来,今天需要在朝会上向众臣宣布。
另一件,之前任务中寻到的五位贤才已经悉数到京,为此他特意安排了一个召见会。
召见会则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按照招募时约定的那样,亲自给他们册封职位,以表重视。
第二是为了“政治作秀”,以表明自己渴求天下贤才的决心。
……
下午时分,册封台。
郭嘉望着偌大的台子深深吸口了气,却仍旧无法平复躁动不已的内心。
他本以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已经是相当出色了,但看着宏大雄壮的大木台,又看着周边不断涌动的人影,紧张的情绪始终挥之不去。
“这就是皇城的气势么。”郭嘉心中自语道。
一想到今后自己也是这些高高在上者中的一员,一想到今后自己的才华终于可以得到施展的机会,他内心的那团火,不禁烧地更旺了。
忽然,一道声音从耳边响起:“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忽然,一道声音从耳边响起:“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郭嘉回头,发现声音的主人是一个颇有威严之相的大汉。
如果所料不错的话,此人应该是和自己一同接受册封的五人之一。
大汉抱拳行礼,率先自我介绍道:“在下徐晃,字公明。”
“阁下便是河东徐晃?听闻阁下曾在白波……”
郭嘉忽然停住不说了。
换做平时他可没这么多顾忌,不过在当前这种场合,最好还是注意一下“情商”问题。
徐晃不在意地笑了笑:“无妨。在下确实是一位降将,若非陛下赐予宏恩,在下只怕依然只是一介草寇。”
“适才失礼。在下颍川郭嘉,字奉孝。”郭嘉拱手道。
“原来阁下便是郭奉孝。”徐晃顿时眼前一亮,“在下在河东做郡吏时,便曾听闻颍川郭嘉少年的才名,今日终于得见。”
这话倒不是假客套。
郭嘉才名确实未曾远播,不过河东离颍川并不远,因此听说过也很正常。
当下两人又交谈了几句,发现彼此虽然不算一路人,但也还聊得来。
“对了,其他三位现在何处?”郭嘉问道。
徐晃朝身后不远处一指:“他们在那。”
郭嘉回头一瞧,眉头223微微一皱,又有些疑惑地看向徐晃:“公明说的,是那三人?”
徐晃露出一副“我理解你为何会疑惑”的表情,道:“正是。”
“呃……”
郭嘉发现聪慧如自己,居然一时有些语塞。
那三人看上去,总感觉……
左边一人是个比徐晃还魁梧的大汉。
此人状若水牛,浑身散发着一股“别特么来惹老子”的剽悍气息,气质说不出的粗鄙。
中间一人身材瘦小,和大汉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家伙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