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国之天生帝王 > 第九十九章 指挥佥事贾诩

第九十九章 指挥佥事贾诩(1/2)

    战阵中央。

    “令明!干的好!”一名少年将军大笑着策马而来,丝毫没有露出妒忌的表情,反而还颇为高兴。

    庞德一见是马超,立刻恭敬地行礼道:“多谢少将军牵挂!”

    “怎么,你有什么心事?”马超见对方似乎有些心神不宁,“这韩暹可是白波军中地位仅次于杨奉的大将,令明立下如此一件大功,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不,少将军,下官自然高兴,只是……”

    “只是什么?”

    “没,没什么……”

    庞德回头想寻找韩暹,却发现其尸体早就被人运走,随即摇了摇头,捡起武器随着少将军离开。

    他方才在思考一个问题。

    那枚射中韩暹的箭矢,倒是是谁放的?

    当时这里就自己一人,离得最近的友军是马超和三十名骑士,可他们都没携带弓箭。

    而且从长度来看,那枚箭矢不像是己方经常使用的马弓弓箭,更像是由白波军的简易步弓射出。

    换言之,是某个白波军士兵杀掉了自己的主帅?

    又或者是说……

    可惜当时只是匆匆一瞥,现在也没法去求证,只能把疑问留在肚子里了。

    ……

    按照马腾的意思,韩暹的一部分手下被故意放回了白波谷,用于腐蚀敌军主力部队的军心。

    由于溃兵数量不算少,没法进行暗中处理和控制,所以白波军主帅郭太即便明白这帮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也只能无奈接受。

    他不知道的是,与这批逃亡者随行而来的,还有一股难以察觉的暗流。

    白波谷南端某处,新任锦衣卫指挥佥事贾诩正在严密布局。

    这时,只见一个流民打扮的男子走了进来禀报道:“大人,韩暹那边的暗线起作用了¨ˇ。”

    “嗯。”贾诩淡淡地应了一声,又忽然抬起眼来看向对方,“结果如何?”

    “屯骑校尉马腾麾下庞德,阵斩韩暹于敌阵。”

    “很好。”

    贾诩点了点头,随后便名人挥笔,写了两封不同的文书。

    一封是“明文”,对锦衣卫来说属于参考资料。

    另一封是“暗文”,用于记录真正的立功者,只有皇帝和少数几个锦衣卫官员才有资格查看。

    截至目前,锦衣卫的“暗文”已经积累了好几封。

    截至目前,锦衣卫的“暗文”已经积累了好几封。

    比如“光熹元年十月初三,总旗王越,斩西凉叛首樊稠于武威。”

    再比如“光熹元年十一月初一,指挥使沈炼,射杀南匈奴单于余扶罗于太原。”

    “去吧,下次的约定地点本官会在派人通知。”

    贾诩挥了挥手,随后开始钻研起手头的一封封文件来,并开始总结近阶段的情报。

    战至今日,整个并州形势可谓一片大好,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

    靠着曹操的建议、皇甫嵩等人的谋划以及锦衣卫的暗中运作,白波军和匈奴军内部裂痕扩大,以至分道扬镳。

    叛军的厄运也从此开始。

    太原郡方面,南匈奴内部暴乱。

    左贤王刘豹身死;右贤王呼厨泉火并战败,带领残部狼狈逃往大漠;单于余扶罗在与并州军的对决中遭到不明暗杀。

    三位首领全部死于非命,再加上太原之战的惨败,南匈奴至此退出了并州舞台。

    西河郡方面,白波军也渐渐陷入颓势。

    皇甫嵩的主力部队发动了攻势,虽然没能在第一轮战斗中取得太大进展,但成功俘获了白波军第一战将徐晃。

    此外,在马腾、孙坚等部的活跃下,白波谷外围的据点基本已经肃清。

    可以预见的是,白波军很快就面临来自官军的多方攻势。

    对其主帅郭太来说,多线作战显然是最不愿意遇到的糟糕局面。

    贾诩将总结文件写好后,想了一番,又取出了另一封文书,随后叫来一名部下。

    “.ˇ这两封书信一并送之帝都,尽快交给陛下。”

    “诺!”

    部下立刻领命而去。

    第二封文书,写的内容和并州军有关。

    太原城外取得大捷后,对于溃散的异族军队,丁原只是命(吗得好)令部队做出了有限的追击。

    倒不是并州牧刻意消极作战,毕竟“行踪捉摸不定”一向是游牧民最令人头疼的地方,哪怕如霍去病一般封狼居胥,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游牧之患。

    考虑到整个北方的局势,丁原让张杨带领一部人马杀至雁门关便就此作罢。

    就军事角度而言,这个决策并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其他地方。

    第一,丁原在明知吕布犯事的情况下,居然还将其放出作战,明显违背了军纪。

    第二,据一名潜入匈奴军阵中的缇骑反应,吕布在展开追击时,曾私自放跑了一名疑似有特殊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