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什么?”中年人其实已大致猜出了对方来意,可得到真正确认后还是忍不住一惊,“为奉孝而来?”
虽然儿子确实已颇有才名,即便在人才辈出的颍川都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
但荀彧可是如明星般耀眼的存在,不光出身名门大族,还年纪轻轻就被南阳名士何颙评为“王佐之才”,名震四海。
如今对方更是深受皇帝重用,职位仅比九卿低一线,身份之高贵,足以傲视所有同龄天才。
此般人物竟然会亲自动身来找自己的儿子,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郭嘉也不禁大感意外,不过脸色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拱手道:“承蒙大人赏识,在下感激不尽。”
他素来恃才自傲,有时候甚至连郡里的大人们都不放在眼里,因此也对明年的举孝廉毫无兴趣。
但眼前这位荀家大才,却是他极少数佩服的人之一。
“本官此番前来,除了是欣赏郭家贤弟之能外。”荀彧顿了顿,神情忽然变得肃穆起来,转身朝北方深深一拜后才接着道,“更是受当朝陛下所托。”
陛,陛下?
父子俩瞬间全都愣住,还以为听错了。
紧接着他们立刻反应过来,赶紧也转身朝帝都所在的方位深深一拜。
拜完后,中年人表情依旧发愣。
郭嘉则露出了郑重的表情,同时不禁捏紧了拳头,心情也澎湃起来。
虽然早就预感会有大机遇在等着自己,但没想到这一天居然真的到来,而且还到得如此突然!
另外,本以为能够驱使荀彧的存在身份必然尊贵,可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然是皇帝陛下!
“敢问大人々.,”中年人此时终于回过神来,身体激动地开始发抖,“陛下为何会知晓我家孩儿……”
“陛下洞察千里,自然无所不知。”荀彧说道。
其实他也想不通,虽然郭嘉确实有一定名气,但还没到那种声名赫赫的程度,为何一个深居宫中的少年皇帝居然有这般广阔见识?
不过联想到最近陛下种种奇特的事迹,这似乎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大人所言甚是。”中年人立刻附和一声,随后又看向儿子,“奉孝,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可千万不能辜负了陛下的美意!”
鉴于郭嘉对“举孝廉”向来报以不屑的态度,他生怕儿子因厌恶官场而犯浑拒绝。
其实他多想了。
郭嘉虽然对朝廷传统的选拔制度不感冒,但只是厌恶贵族的门阀垄断而已,本身是很想得到一个良好平台去施展抱负的。
郭嘉虽然对朝廷传统的选拔制度不感冒,但只是厌恶贵族的门阀垄断而已,本身是很想得到一个良好平台去施展抱负的。
而现在遇到的,绝对就是一个比无比宽广,无比远大的平台,怎么可能会错过!
郭嘉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道:“望大人恕在下冒昧,请问在下将赴何职?”
这个问题确实很冒昧,甚至有些不识抬举。
毕竟现在可是皇帝陛下亲自派人来招募,区区一个破落贵族子弟,显然并没有询问待遇的资格。
不过荀彧眼中却露出一抹欣赏之色。
在面对这么令人心动的机遇时还能保持理智与冷静,这样的品质难能可贵,不愧是陛下和自己看中的人才!
荀彧道:“本官从京城出发前陛下便已交代,可抛开察举制度,直接任命郭嘉为参军,若功绩出众,一年内便可升任军师。”
“这……”郭嘉父亲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别的不说,光是不靠“.ˇ举孝廉”便能入朝为官,就已经相当有吸引力了。
参军一职虽说地位不高,但对郭家现在的背景来说,无疑是极为优厚的待遇。
“陛下还言明,”荀彧对郭嘉接着道,“只要你能拿出足够战绩,陛下将为你特别设立军师祭酒一职,列诸军师之首!”
在历史上,“军师祭酒”原本就是曹操后来特意为郭嘉设定的新官职,职能相当于现代军队里的“总参谋长”。
军师,之首……
郭嘉眼神一呆,脑海中骤然展现出了一副伟大蓝图。
正如武将分智将、儒将、骁将一样,文人谋士也有相应的分类。
有如张仪、晏子一般(王李的)善于唇枪舌剑的外交人才。
有如萧何、荀彧这样善治善能的内政型人才。
也有如张良、范增此等擅长决胜千里的军事战略人才。
而郭嘉本人最为向往的,就是最后一种!
要待遇有待遇,要前途有前途,最关键的,提供的居然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岗位。
这样的条件,换了谁都会不会拒绝!
想到这,郭嘉毫不犹豫地向北方一拜,又朝荀彧一拜,神情无比严肃地道:“恩谢陛下与大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