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非人哉!
“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大抵如此,大抵!”迟余说道。
张永辛愣了愣“总之,别着急,我们是准备,拍一整个晚上的。”
“是如此。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
“……”
张永辛不敢再说话了,他发现自己虽然是迅哥儿的铁粉,但是这些日子以来,与迟余相比,有些小巫见大巫了。
实际上,迟余并不能与他相比。
张永辛对迅哥儿的研究,属于学术型、理论型的,而迟余对于迅哥儿的认识,则是在秀。
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大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要让观众看过之后,感觉到迅哥儿是从教科书里走了出来,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这就是迅哥儿!
“我们能成的吧?”迟余放下饭盒,说了一句不是迅哥儿的话。
“一定能成功的!你演出了我想要的迅哥儿,而如今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是喜欢迅哥儿的。”
张永辛坚定地说道“在现代急功近利的年代,我们浮躁我们狂欢,但我们的内心仍渴望知识的滋养,以及对知识的无边敬畏。”
迟余点点头,长出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古代与现代人的结合体,迟余对于迅哥儿这种,以笔为刀,大杀四方,骂人无数,一针见血,一生都在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是有着极大的敬畏心理。
他很幸运,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靠近迅哥儿。
“加油!你可以的!我们都知道,你可以的!”张永辛用力拍了拍迟余的肩膀。
迟余面色冷静地说道“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
“……”
张永辛这一刻觉得,大抵虽然自己是迅哥儿的铁粉,若真的生在那个年代,大抵也是会被怼到愤怒、怼到脱粉的。
他便转身走了,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迟余。
剧组的其他人,热热闹闹的吃着盒饭,《觉醒年代》是个有钱的剧组——实际上现在再穷的剧组,也不会在吃的上边节省,标准基本是类似的,所有他们吃的很香,很热闹。
举收音筒的一个男孩这两天消沉的要死,说是失恋了;他旁边的那个女孩,却又谈了个新男朋友;身后是一对夫妻,晚上回家洗脚——
洗脚是迅可哥儿在信里发明的词儿,大抵和现在人常说的交作业、交公粮、讨论剧本,以及迟余和迪丽若白的听音乐是一个意思。
那男孩能看到的对面,有两人说到了好笑的,在狂笑;还有人趁着这吃饭时间,斗地主,加倍、不加倍,谁手机里的视频的声音,有女人大哭着,这些年的情爱与时光,终究是错付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迟余只觉得他们吵闹。
而他只有沉默。
当他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充实;他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
六点半,当最后一个人的盒饭扔进垃圾桶,这一场《狂人日记》的独角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布完光,然后开拍。
所有人,都盯着迟余一人。
因为这场戏,全程只有他一个人在演,真正的独角戏。
于何伟、张童等重要演员,也想来见证这一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的诞生过程。
《狂人日记》,作为华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华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
它的深切的思想是华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
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华国文学史和华国思想史。
迅哥儿一出手,就是这么牛逼!
现代文学家茅顿说“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
现代文艺家任艺苹评“《狂人日记》这样一篇从语言到内容、形式都堪称现代的小说,就好比青铜冶炼技术尚在初试,就有人直接铸成了一件可以传世的重器。”
当然,也有说它很平凡的,也有说它只是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的。
而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就是这么一句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迅哥儿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
迟余第一次见到这句子,整个人浑身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