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开局大雪龙骑缔造武明天庭 > 第49章 国库跑耗子 内库富流油

第49章 国库跑耗子 内库富流油(1/2)

    可是在武综世界,大明皇宫的守卫势力很强,诸葛正我,朱无视,曹正淳他们肯定不会忽视,甚至于连葵花老祖都可能会考虑其中。

    这么多高手守卫,叶孤城还想行刺,难度何止多了十倍,但同时,他也多了很多同党,快活王和逍遥侯也是两尊绝顶高手。

    可这只是查到的同党,还有没有没有查到的呢?

    朱祁钰对不良人的情报网很有信心,但情报网不是万能的,总有很多事情是查不到的。

    他派不良人去监控南王府,不久前却传来情报,南王和南王世子早就不在南王府中。

    他们想要玩刺杀,却也怕别人玩刺杀,早就防备这一招。

    从原剧情中来看,这场谋权篡位中,叶孤城处于主导地位,此人只因其剑法已臻化境,再无所求,倍感高处不胜寒,不胜寂寞,因此要实现更大的抱负,也可以说为了打发剩余的无聊人生。

    诸葛正我满怀心事离开了,他带着一个自认为震撼的消息进宫,带着一个更加震撼的真相离开。

    …………

    于谦继续禀报他所说的‘核丁法’。

    由兵部和督察院联合核查团营人数,防止官兵吃空额………

    这段时间于谦忙的脚不沾地,大明各地吃空饷,吃空额的现象太普遍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想要核查很难,于谦只能亲力亲为一一核查。

    这是于谦该忙的事情。

    朱祁钰也没闲着,派遣督察院文臣督管宣府、大同、蓟州三地军屯复垦。

    锦衣卫,东厂这段时间有大半全部北上。

    土木堡之变之所以大明大败,朱祁镇和王振这两个非常自然逃不掉责任,边关走私和高层内应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先前朱祁钰快刀斩乱麻,拿下了一大批人,情节严重者诛九族,满门抄斩,情节轻一点也是流放千里。

    这些人被直接拿下的都是比较肆无忌惮的。

    但还有很多人没有查出来。

    比如紫荆关副都指挥使赵凡,隐藏的很深,没有暴露出来,等到也先攻关的时候才暴露,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东厂,锦衣卫北上就是查这些人。

    这些日子,越是了解,朱祁钰就越是对仁宣遗留下来边关严重糜烂的边防形势触目惊心。

    仁宣两个皇帝固然重视内治,使得大明内部蒸蒸日上,可是对于边关军事不太重视,使得边关军事一步步糜烂。

    现在还有得救,再过二十年,积重难返。

    可以说,边关总兵,都指挥使这些大将,有一个杀一个可能有些过分,但隔一个杀一个,绝对不会杀多,只会杀少。

    像是石亨这种边关大将,手握重兵守卫边关,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只需要在别人走私的时候给予一点便利,利益便源源不断。

    美人,钱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想要抵挡住太难了。

    朱祁钰准许了于谦的‘核丁法’,他真想知道,大明的百万大军,到底有多少,吃空饷,空额的情况必须遏制。

    于谦离开后,朱祁钰继续批阅奏章,他现在批阅的是一份户部奏上来的大明兵士赏赐的奏疏,算下来需要二十八万两。

    打了胜仗,几乎全歼瓦剌大军,俘虏了也先,自然要赏赐。

    可是国库没钱了。

    一次土木堡之变,大明损失了二十万精锐,还有数十万民夫,伤亡抚恤几乎掏空了国库。

    在土木堡之前,大明水患不绝,为了治理连绵不断的水患,户部的钱像是流水一般,再加上一次土木堡之变,使得现在户部连二十八万两都要拿不出来。

    既然拿不出钱,只能向皇帝叫苦了。

    虽然户部奏疏中没有提到要用内库的钱,但朱祁钰这字里行间看出了户部惦记着内库的钱。

    国家很穷,但是皇帝的内库很有钱。

    这是朱祁钰从另一封奏疏上得知的。

    “内承运库太监林秀奏,本库自永乐年间,至今收贮各项金七十二万七千四百馀两,银一千二百万四百馀两,两累因赏赐,金馀二十四万三百馀两,银三百七十二万四千九百馀两。”

    也就说国库穷的耗子进来都要哭着跑出去,可是内库富得流油。

    也就是说成祖朱棣的内库盈余了七十二万两黄金,一千二百两白银,经过两次赏赐,还有近四百万两白银,二十余万两黄金。

    在朱祁钰的印象中,朱棣五征沙漠,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穷兵黩武,百姓空竭,万民罢弊,应该和汉武帝一样耗尽国家储蓄。

    怎么永乐朝还盈余了这么多。

    这很不正常。

    五征沙漠每一次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

    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也都消耗巨大。

    内库这么多钱,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既然想不通,就找想得通的人。

    宣户部尚书金濂进宫。

    这货既然求助朱祁钰,肯定知道内库有那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