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七百零七章 锦衣卫

第七百零七章 锦衣卫(1/2)

    “陛下说了,今夜不逗留休整,直接赶赴辽阳。”

    李若链策马上前,看向一旁勇卫营都指挥使黄陵。

    对这一任勇卫都指挥使,李若链算不上熟悉。

    尤其是自御前营建立后,他对禁军的关注,自然就集中在御前营之上,谁能想到,天子出行,随行护驾者,竟非是御前营,而是勇卫营。

    这一点,李若链显然没有预料到。

    待到反应过来后,显然就已经迟了。

    他自然清楚,锦衣卫的地位,在很早以前,就有所变化。

    虽还是天子禁军序列,但在前明之时的诸多锦衣卫职能,都被剥夺。

    如祭祀典礼诸多礼仪大事,在以往,皆是锦衣卫为首要护卫,亦是锦衣卫地位的象征。

    当下,这些职能,早已不属于锦衣卫。

    哪怕是情报一项,锦衣卫的职能,也被划分。

    东厂有实无名,但其势力,早已随着内廷所属的那覆盖天下的商行钱庄而彻底覆盖整个天下。

    总参情报部有名有实,且还有诸多武勋支撑,财力人力皆不缺,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缺一样。

    大恒疆域之外,与锦衣卫,已经没有丝毫关系。

    大恒内部,还有“东厂”虎视眈眈。

    且,李若链很清楚,往日一直伴天子驾前的御前营,为何这一次未曾随驾而行。

    大恒的御前营,就是前明的锦衣卫!

    天子亲军,执仪仗礼仪,专祭祀大事,这是御前营替代的锦衣卫职能。

    同时,御前营还有着如东厂那般有实无名的情报体系,这一点,虽说极其隐秘,李若链估计,满朝文武,察觉到的,也没几个。

    甚至连他,若非机缘巧合,也难以察觉。

    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御前营,就是一个有实无名的锦衣卫。

    如此,御前营留于京,靖国公坐镇于京,其中意味着什么,无疑很是清晰。

    其中详情,他也不敢打探太多。

    同样清楚的一点,那就是锦衣卫,也绝非他的一言堂。

    盯着他的,盯着锦衣卫的,也绝对不在少数。

    当年魏忠贤批示的一场死士培训,成就了大恒,同样,也成就了锦衣卫……

    当下的锦衣卫,亦或者说,当下的他,似乎经过处在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地步。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切,都由不得他操纵丝毫,他的一切,一举一动,皆在天子掌控。

    要他进,就得进,要他退,就得退,要他死,就得死……

    时至如今,他也只希望,能够继续维持住锦衣卫,他自己,能够安安稳稳的直到告老致仕。

    能够到这一步,加上他这些年的苦劳,以及与朝中文武的人脉联系,也足以保他李家数代兴盛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那就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能够安稳直至致仕。

    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没信心。

    之前诸多内乱,已然让天子对锦衣卫,对他李若链,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那东厂,御前营的出现,这方面的原因,必然不在少数。

    他之所以还能存在,无非就是天子还在顾及往日之情份。

    若司职再出错,这情份,还能维持多久,显然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行,我去安排。”

    黄陵点了点头,也没有与李若链多言。

    禁军将帅,最大的禁忌,就是与外臣有过多联络。

    文也好,武也罢,哪怕与京军,也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体系。

    这一点要是弄不清楚,那黄陵也到不了勇卫营都指挥使这个位置。

    此时暮色已临,风雪漫天之间,火光闪烁,车队缓缓前行,

    天子虽是微服,但随行护驾者,自然不在少数。

    勇卫数百铁骑,锦衣卫百余锐士。

    如此军力,莫说还是在大恒境内,就算是在草原,也足以面对大多数意外情况了。

    舟车前行,天子也未曾歇息,桌面政事倒也未曾处理,天子透过车窗,望着车外昏暗的风雪之景,俨然一夜无眠。

    时至翌日正午之时,天子之驾,才堪堪抵达辽阳府。

    辽省的天气,亦是说变就变,本还风雪交加,似转眼便已烈阳高照。

    白茫茫的天地,再加上刺眼之烈阳,入目之处,俨然有种难言的不真实之感。

    天子依旧是在地图上随意选了一村落,便下令让车队朝其驶去。

    李家村,位于辽阳府知河县,村落七十八户,共四百五十三口人。

    天子桌案之上,这一本户籍黄册,俨然将天子此行的目的地之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

    只不过,这一次,村中之景,较之以往,却俨然有些不同。

    “秋收,应该已经过了吧?”

    相隔老远,天子看着村中官吏收粮之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