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 25 生前身后,都是传说

25 生前身后,都是传说(2/3)

才会继续纳新的小妾,这在封建社会来说,只是一种有钱人的正常行为,没什么好过多指责的地方。

    而在人生经历方面,纪晓岚倒是有几分《铁嘴铜牙纪晓岚》中的模样,只不过是相反的,作为一个文人,纪晓岚典型的嘴皮子快过脑子,因此说话方面常常会被乾隆皇帝训斥,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造成了他一生曲折的经历,也是为普罗大众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是有了这样的话题度,纪晓岚的人生经历才会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的放大,至于有一些看起来很猎奇重口的故事,也是后来文人们为了博取眼球,而强加在纪晓岚身上。

    因此,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纪晓岚逐渐成为了一个两极分化严重的人。

    将电视剧中,那个机智过人、智斗和珅的风流才子,当做是真正的纪晓岚,这只是一种粗浅的认知;

    而将一些民家笔记,几本野史之中的纪晓岚故事当成是真的,就会认为纪晓岚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变态色魔,这无疑更是一种悲哀。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认认真真的去讨论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结合作品和时代背景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终生成就,显然远不如直接说纪晓岚是风流才子能够智斗和珅,或者日御数女超级变态这样,更能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

    这其中,是趣味性和历史性二者的冲突,也是普罗大众对待历史人物片面认知的来源。

    因此,在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太过于片面和武断的看法,其实都是不可信的,意味的夸赞和赞颂,固然不可取,但是只是听纳那些博人眼球的结论,毫无疑问也是错误的做法。

    就好比现如今的历史剧,不管有的没的,总会将正史和野史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提高影视剧的观赏水平和观赏趣味性。

    总而言之,纪晓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对他的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看似独立存在、却极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东西,对于历史人物,我们更需要的是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正确的史实资料来进行相对客观的看待。

    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很难。”

    易泽说完,现场的观众愣了有几个呼吸。

    而后,猛烈的掌声响了起来。

    现场观众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掌声依旧热烈。

    受此影响,电视机前不少观众,也同样送上了属于自己的掌声。

    “易泽说得真好啊,确实,不能太过片面的去看待纪晓岚。”

    “不仅是纪晓岚,其实无论哪一个历史人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

    “确实如此,当然我还是更喜欢看也一些野史笔记,毕竟这些东西,更加有趣味性,正史实在是太无趣了。”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演义》广受关注,而《三国志》却显得默默无闻的原因了。”

    “要是有一天《三国志》没了,估摸着《三国演义》就成了正史了,实在是影响太深远了。”

    “这就是趣味性和历史性的冲突了,严肃的作品未必能带给观众好的体验,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整个民族都会陷入娱乐至死之中,现在虽说有这个趋势,但好歹,还能稳住。”

    “所以说,纪晓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眼里的纪晓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的想法是很难改变的,富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即便过去了百年千年,依旧有着争议性。”

    “要我说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至于历史人物的好与坏,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并不在意这个人是好还是坏,因为不管他是好是坏,都不会对我造成太大的影响,我更在意的是,他能不能给我带来快乐。”

    “倒也是,说的有些道理,毕竟什么皇帝,什么宰相,都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了,这个悲催的世道里,工作已经很苦了,不如看点有趣的,调剂一下生活。”

    “把历史人物当做是生活的快乐调剂品,不怕以后的人也把你们当调剂品吗?”

    “什么?以后还会有人知道我?”

    “笑死,根本不会有人记得我好吧!”

    “真要是留下了名字,你说我是个变态色魔,那我也认了!”

    “确实,主要是向我们这样的普罗大众,未来历史书上就是一句话就带过了,大概率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华人,青史留名?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扎铁了老心,虽然确实是这样。”

    观众们有些欢乐,也有些感慨。

    诚然,纪晓岚在去世之后几百年来,留下的传说故事可以说是相当多了。

    如果纪晓岚还活着,看到自己的形象,不知道会不会气急败坏,或者说只是淡然的笑笑。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纪晓岚留给大众的,并不是他辛苦经营的权势地位,也不是他晚年奋笔疾书写就的《阅微草堂笔记》,而是他的人生经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