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 23 阅微草堂笔记

23 阅微草堂笔记(2/3)

因为要编纂《四库全书》,乾隆皇帝法外开恩,命令孙士毅自带干粮赶回京城来修书,莫说加班费了,就连基本的工资都没有,纯粹的当牛使。“

    “而另一个总纂官陆锡熊则更加的凄惨,每天的日常就是在朝堂上被乾隆皇帝大众训斥,然后罚钱,修书过程中但凡有所纰漏,需要返工重修的,乾隆皇帝还会让他自己支付返工带来的额外支出,妥妥的贷款上班。

    1762年,这位陆锡熊大人不知道哪里得罪了皇帝,在正月期间被乾隆派去盛京文渊阁校书,这个时候,山海关冰天雪地,陆锡熊作为一个南方人,身体没顶住,堂堂朝廷三品大员,直接被冻死在了盛京,可见这修书,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差事。“

    “就在陆锡熊死后不就,纪晓岚便接过了这副重担,当时得知消息的纪晓岚心里咯噔一声,这是要凉凉的节奏啊,当时直接给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仅仅两句,便展现出了自己已经做好准备,随时都会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精神。”

    “由此便可以得知,在一个管得多管得严还管的宽的老板面前,纪晓岚别说是抵制乾隆皇帝篡改书籍的做法,1就是想不干,那都没门,那时候可不像现在,你觉得公司不好要辞职,公司不允许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那个时候,不想就等于死,干不好摸鱼,那也是死。

    不仅仅是自己要死,死了之后,自己的一切,都会被拿去继续修书。

    因此,身为总纂官的纪晓岚,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根本不像电视剧中,那般风流快活,还有心情和和珅斗智斗勇。“

    “不过作为才子的纪晓岚,虽然无法直接反抗乾隆皇帝,但是他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中,将大量‘非圣无法’的‘悖谬之言’以‘存目’的方式,留下了书名、作者、版本信息和简单提要,这为后来学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能在乾隆皇帝的高雅政策之下,做到这一步,纪晓岚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当时的文字狱,那的确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鲁迅先生对于《四库全书》整体呈批评态度,但是唯独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是比较肯定的。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讽刺了,八亿多字的《四库全书》看成是文化史上的灾难,但一个总目提要,却得到了后来者的认可,可见纪晓岚在其中,还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有关于《四库全书》的部分,在易泽的讲述之下显得通俗易懂。

    观众们原本还有不明明白的,此刻心中已经有了定计。

    “真的是冤枉纪晓岚了,就这样的情况,谁来都不好使啊。”

    “是啊,想要反抗,那就要送命,而且就算是英勇就义,那也未必能够改变当时的现状,说实在话,没骨头的人可太多了,纪晓岚要是没了,换个人来,估摸着连总目提要都得没了。”

    “以一己之力能够斡旋在这样大的压力之中,纪晓岚实在是不容易啊,换做是我,早崩溃了。”

    “纪大学士还是一个有些骨气的人,只是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没有选择而已,那个时代皇帝最大,真的是想杀你就杀你,完全不用找理由。”

    “就冲纪大学士这份苦心,他完全值得我们尊敬,不要说什么以死明志,死只是一种逃避的方法,纪大学士能够克服困难,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易泽并没有去看观众在讨论些什么,他现在还要继续往下展开。

    说完了《四库全书》这样的官方定制套路,接下来要讲的,则是纪晓岚自己写作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并不是一本不明所以的故事书,当然,如果单纯的只看内容的话,《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故事,确实都是神怪短篇,其中掺杂了一些纪晓岚的亲身经历,因此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仅仅只看内容的话,1就会得出上面那样的错误结论。

    想要理解这一本书,就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华小说的发展历史来看,不然仅仅只是粗浅的翻阅,《阅微草堂笔记》确实只会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短篇故事集,从而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纪晓岚作为一个才子,一个被人赞誉的文学家,一生的成就却仅仅只是如此而已。“

    “这样粗浅的认知,自然是难以理会《阅微草堂笔记》在中华小说发展历史上的伟大了。”

    “许多人或许不会相信,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史上,是足以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作品,许多人肯定会觉得不可能,这本书还想去碰瓷《聊斋志异》?”

    “实际上,《阅微草堂笔记》不仅在内容上极其精彩,而且在小说发展是上也有着重大意义,还可以从中看出作者本人,在思想上的先进之处。

    《阅微草堂笔记》全书记载了上千个短篇小说故事,内容从纪晓岚流放就已经开始,正式的写作时间,也相当漫长,是纪晓岚六十六岁到七十六岁之间的作品,花了整整十年。

    而这本书中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