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 第143章 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第143章 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2/3)

体内容进行阐述。

    至于这六世先王是谁?具体有什么样的事迹?对很多人而言,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有这个东西,能证明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就可以了。

    墙盘消失的同时,另一只大鼎从黑暗中浮现。

    大克鼎!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

    在其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

    而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在大克鼎的颈部,装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也叫波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

    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

    大克鼎整体造型古朴简单,但是上面的装饰花纹相当的精美,代表了那个时期极高的工艺水平。

    “大克鼎铭文共计二百九十字,距今约有两千八百年,记述了周王对大臣的任命以及赏赐。”

    大克鼎消失之后,有一只青铜盘子顶替了上来。

    这些文物此刻一件一件的出现,让人眼花缭乱。

    但是每一件的价值,都无可估量。

    “这是中华第一盘,逨(读来)盘!”

    逨盘,西周青铜器,中华第一盘。

    逨盘通高204厘米,口径536厘米,圈足直径41厘米腹深104厘米,兽足高42厘米。

    盘为盛水器,一般与匜配套使用。

    为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

    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

    盘内底铸铭文21行,三百七十二字,距今两千八百余年,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历史跨度达两百余年。

    逨盘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有着明确的记载,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对夏、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我们青铜器的出现,或者说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或许并不是最早的。”

    易泽伸手,四件青铜器同时出现,环绕着他缓缓旋转着,将青铜器的精美展露无遗。

    正所谓先抑后扬,既然时间可能比不过,那么就要对比一下成就!

    “但是我们青铜器所达到的辉煌程度,在世界上,一定是举世无双的!”

    在夏商周漫长的青铜岁月之中,青铜器远远超出普通器物的命运,成为立国重器和王权的象征。

    当时的青铜器,并不仅仅是一般的实用器物,更重要的是一种礼器,是先民对天地祖先的祭祀,是用以沟通人间与上天之间的桥梁。

    这也是第一期中出现的四羊方尊,为何说自己镇压着商朝国运的原因。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桥梁,是先民们一切愿望的诉求。

    观众们看着易泽身边环绕着的青铜器,无不感叹着华夏文化的古老和辉煌。

    “世界上从未有哪个民族能够和我华夏一般,历经五千载岁月依旧有着蓬勃生机,而且我们的历史,都是有迹可循,有史可查的真实历史!”

    “确实,西方人就喜欢吹嘘自己的古老,实际上他们很多所谓的古老都是站不脚的,并没有真实的史料作为支撑,有些时候甚至还伪造遗迹,实在是让人不齿。”

    “西方人老双标了,这有什么稀奇的,他们还不承认我们的夏朝,真是无语,偏偏国内还有那么多慕洋犬相信,这才是最悲哀的。”

    “大禹知道,恨不得直接把当初的洪水灌进他们的脑袋!”

    “咳咳,知道为什么西方会有诺亚方舟吗,因为大禹把水给送到他们那里去了,所以西方现在才这么仇视我们。”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差点就信了!”

    “你这脑洞实在是让人叹服!”

    观众们聊的不亦乐乎,实际上看到这些精美的青铜器的时候,一种由内而生的自豪感就充斥着每一个观众的心中。

    大盂鼎,我们的!

    墙盘,我们的!

    大克鼎,我们的!

    逨盘,还是我们的!

    他们恨不得直接和西方对线,大喝一声:你们没有!

    易泽自然不清楚弹幕还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他依旧在循着历史的足迹,继续坚定不移的走着。

    “华夏文化的基因和特点,有很多都是在西周时期开始的,而华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体制框架基本成型,华夏百姓几千年来遵循的人伦观念,也在那时被强化。”

    这样说或许很多人并不赞同,但是而今我们所说的许多经典,比如说诗书礼乐,包括《周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