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汉:我夺舍了汉灵帝 > 第二十八章 刨世家根,造纸术出!(求收藏)

第二十八章 刨世家根,造纸术出!(求收藏)(1/2)

    建内阁!

    国朝最高权力中枢。

    设一位首辅,总理一十三省政务。

    设一位次辅,总理六部衙门事宜。

    设群辅数人,参与政务、衙门事宜决议,有建议权、投票权。

    遇事不决,红笔入宫御批。

    分六部!

    废除已有九卿制度,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

    吏部,主掌国朝全体官员升降、封爵、恩荫等相关事宜。

    户部,主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禄晌银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主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兵部,主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工部,主掌全国工程事务,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等。

    立总督!

    改各州最高长官为总督,职责仍是执掌地方军政大权,但增添一项,每隔三年,各州总督必须入京述职。

    开科举!

    选才制度,察举制逐步取消,转为开科取士之法,分四级。

    院试(即童生试),各地考生在县或府里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初试章试。

    考中者,称秀才。

    乡试,各地秀才入本州治所参加正式科举考试。

    考中者,称举人。

    考取首名者,称解元。

    至此,考生已有做官资格。

    会试,各地举人前往京城参与中央考试。

    考中者,称进士。

    考取首名者,称会元。

    殿试,科举考试最高一段,择优异进士入宫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不论成绩好坏,皆不黜落。

    择一、二、三名,分状元、榜眼、探花,提拔重用。

    科举全程采用糊名制,审卷未完成前,任何人不得启封,违者,斩。

    四大国策。

    涵盖选官、选才,比现有的察举制完善无数个档次。

    “妙!”

    “太妙了!”

    荀攸沉浸其中,不由得拍手称赞。

    内阁的存在,构成皇帝与文武百官之间的桥梁,极大促进君臣关系。

    六部,从周朝建立就有,职能混乱不堪,如今分门别类,朝廷办事效率起码提高一倍。

    总督,属于封疆大吏,上了任多多少少会有天高皇帝远的想法,增加述职环节,既能给地方官员压力又能解决地方官员佣兵自重的问题。

    科举。

    是四道国策中,最为精髓的,通过开科取士,以考生能力选才,给人的感觉,平等。

    糊名制,完美解决了考生家世对阅卷考官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平均。

    子曰: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荀攸能预见到,此项选才制度推广开来,天下才子踊跃进入朝堂,为国朝发光发热的景象。

    “陛下,这四项国策,是哪位高人创立?”

    荀攸看着四道国策,如看绝世珍宝,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想见一见创造者。

    沧海遗珠啊。

    “陛下,此人若入朝为官,当为国朝内阁首辅!”

    荀彧推崇道。

    虽然未曾谋面,但他似乎能想象到创造者的绝世智慧,简直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你们觉得,这四道国策可行?”

    刘宏脸色古怪,看着变成狂热粉丝的两位臣子,思考着该不该说出真相。

    好神奇呀!

    闻言!

    荀彧、荀攸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情绪无比激动。

    “当然可行,可行到了极致!”

    “有此四道国策,可再延我大汉朝四百载国祚!”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这四项国策面前,就如同是萤烛之光与日月争辉!”

    “创造者,千古第一!”

    吹!

    可劲的吹!

    不上税的吹!

    刘宏觉得自己今天把世间的赞美之词都完了,脸皮再厚都有点扛不住。

    不过,能让两位历史长河认证的顶级智者如此吹捧,心情还是极爽的。

    “那朕就解密创造者了!”

    “臣洗耳恭听!”×2

    “你们往朕这看!”

    刘宏指着自己,轻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陛……下?”×2

    二荀震惊的下巴都快掉了。

    任凭他们想破脑袋,都没有想到,这四项国策出自陛下之手。

    可这种事,陛下金口玉言,自然不可能开玩笑。

    尤其。

    陛下创立过鸿都门学。

    曾大肆招募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