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一日风平浪静,天空却是乌云蔽日,不见阳光,处处都弥漫着一股逼仄的气息。
“大齐周报——一文钱一份!”
每一日在扬州城中最早响起的,便是这贩卖大齐周报的声音。
自大齐周报推出以来,百姓们的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浅草胡同里原本早起聚在茶摊上喝茶下棋的街坊们,如今最期盼的事,就是听秀才宋义给大家读最新的周报。
秀才宋义的爱女婉然已经走失一个月有余,这些日子街坊邻居们看到他,都不由得摇头叹息。
这样的老实人晚年却落得个痛失爱女的下场,实在凄惨可怜。
街坊们都说宋义读过书,识的字多,为了不让宋秀才过分悲伤,便把读周报的任务交给了宋秀才。
这一日,也不例外。
“宋秀才,早啊!最新的周报来啰!”
听到有人买来了最新的周报,哄闹的街坊纷纷围坐在宋义身边,一脸的期待。
“宋秀才,快看看这周又有什么新鲜事?”
宋义展开周报,发现今日周报的首版有些不同以往,微微一怔。
“快念呀宋秀才!”边上一位大娘忍不住出声催促道。
宋义回过神来,清清嗓子,开始朗读这一期大齐周报首版的文章——
“一个少女的一生。”
“十八年前,在母亲撕心裂肺的剧痛中,在父亲焦灼等待的期盼中,她,呱呱坠地了。”
“父亲望着怀中啼哭不止的她,满心都是宠溺与疼爱。”
“而母亲却有些忧心忡忡,因为母亲知道,一个女子想要平安喜乐地度过一生,是一件多么难以企及的事。”
“但,她的到来还是为整个家带来了欢快的色彩。”
“她跟着父亲蹒跚学步,跟着母亲牙牙学语,在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她一天一天的长大成人。”
“她一来到这世上,父亲与母亲的所有心绪便都聚集在她的身上。小小的一个人儿,就这样成了全家人的一切。”
听到这里,一旁的孙大姐吃吃笑了起来,仿佛想起了自己家里刚刚学会走路、话还说不清楚的小女儿。
“父亲和母亲都没有察觉,岁月无声流过,自己的掌上明珠摇身一变,转眼间就长成了大姑娘。”
“她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她有自己爱慕的少年郎,有自己向往的新生活。”
“然而在父亲母亲心中,只要她平安喜乐,便是父亲与母亲最大的幸福。”
“可不是吗!女大不中留!”
身边的周大爷摇了摇脑袋,脸上十分无奈。他的长女远嫁青州,已有近十年未见了。
想到长女,周大爷的眼角泛起了泪花。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
“这一日她赶集回来,却是满脸泪痕,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自幼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她说她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屈辱……”
宋秀才的声音越来越低,看着文章中的内容,只觉如鲠在喉,再说不出一个字来。
“宋大哥你怎么了?”
“后来她怎么了宋秀才?”
听到身边街坊急切的催促声,宋义极力稳定住情绪,颤抖的声音再次响起。
“父亲不断追问,才知道这一日,城里出名的大官之子蔡公子对她行为轻佻,出言冒犯。”
“父亲当即就要去找那蔡公子拼命,却被他死死拦住。”
“她说,‘爹爹,我们人微言轻,如何能招惹得了那蔡公子?女儿不妨事的……’”
“唉!”
街坊邻居纷纷叹气,心疼这个懂事的可怜姑娘。
同时,听到“蔡公子”三个字,大家心中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人。
“可是,父亲母亲却犯了让他们这辈子最追悔莫及的一个错误。”
“第二日,母亲差她去街上买些布匹回家,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她踏出家门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她怎么样了!”
“她是不是被那蔡公子谋害了?”
宋秀才向文章的后半段看去,只一眼就呼吸急促,头晕目眩。
不,绝不可能!
这是个虚假的故事,绝不会是真正发生的!
一旁识字的小郑看到宋秀才心绪大乱的模样,也顾不得询问,连忙夺过了周报,只想知道后来她到底遇上了什么。
“待父母再次见到她,已是在大理寺冰凉阴森的停尸房中。”
“母亲不敢相信眼前所见的一切,尖叫一声便昏死了过去。”
“父亲则死死瞪大了双眼,十指嵌在肉中,滴下一道道血痕。”
“而她却早已不成人形,不知被谁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