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自家长,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也就是说,富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传授给下一代,尽管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就传递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啥样孩子也啥样,多么令人悲观和不安。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父母那里并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生存技能,因为父母辈的人也不大明白如何加强自己的生存技能,更不知道如何把生存技能传递给下一代,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通过社会基因向下遗传。
这一点在农业时代特别明显,因为那时候读书是奢侈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学习到知识,一般的家庭根本不去想读书学习的事,经验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
只有类似曾国藩这种地主家庭,大儿子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剩下的孩子里选个脑子灵活的读书,这代人考个秀才,下代人就可以考个进士。
等到其中的一个出息了,就把家里其他兄弟也带出去,比如后来曾国藩发达了,就把自己的俩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带出来了,跟他一起在外边打仗立功。
后来曾国华阵亡在了三河镇,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则混得风生水起。
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
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意志,被认为是后来德意志和美联邦迅速赶超日不落的撒手锏。
日不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他们的工作重点是煤矿和纺织,技术含量不高,日不落当时把工人当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换一批,根本没人力资源一说。
德意志是最早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得有相关知识才行。
日不落那种牲口教育模式就落伍了,因为不识字的人没法操作电力设备。
其后,注重教育,全民素质高的德意志和美联邦后来居上,这招后来又成了岛国、华国等后发国家的杀手锏。
义务教育强行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一方面可以搞爱国教育,美联邦那样的一个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就是大家熟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时间长了,国家意识就出来了。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孩子自然难以跟着父母学到知识。
而学校有义务教育,孩子被送到学校强行灌输宇宙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之类。
在华国,义务教育这些年创造了不少奇迹,穷得掉渣的村里竟然能出几十个大学生,改变了命运,突破了父母的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功德无量。
不过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的毕竟是少数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种情况,即各个层次的人会聚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会聚在一起,这倒也不是他们故意排外,而是一种能从数学上证明的同质化分层机制。
这种现象跨越物种,跨越文明,任何地方都存在。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家庭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你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人,你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想变得厉害就得突破这个圈。
什么是可怕的同质化分层?
一般社会初期的时候都平等,有点像把水和油使劲摇一摇,在一段时间内混在了一起,但是静置一会儿,慢慢就恢复到水油分离状态了,各个阶层会形成明显的界线。
不要觉得不合理,全世界都这样,古代和现代也都这样。
比如一些小城市的人去大城市,发现大城市里的人打扮其实差得不太多,说不上什么时尚。
只不过08年左右是个分水岭,城乡迅速分化了,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距村里的长得都不太一样了。
其实观察国外就能发现,国外已经和平发展几百年了,而华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和他们相比,发展的时间没多久。
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中产阶级什么的,中产阶级一年能在孩子身上花十几万、几十万,教育演变成了军备竞赛。
而且在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呈现出圈子化,各种不同的圈子一起生活、合作。
有的圈子里的人只需要维持现状不坠落就可以了,有的圈子却需要不断地向上突破。
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维持不掉下来就行了,有些却需要气喘吁吁爬上去。
问题是高楼层的人在竞争中维持很高的优势,层次越低的人资源和条件越差,爬起来就越难。
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而且越成熟的社会越这样。
就比如在德意志,百分之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