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抄书人 > 第九十五章 品茶雅事

第九十五章 品茶雅事(2/3)

茶水。

    金侍郎赶忙拦道:“瞿茗人,你这是什么手法?我这茶叶可名贵,不能随便糟践。”

    茶叶主人都这般说,想来瞿茗人是泡错茶了。

    众人正如此想,却听瞿茗人道:“大人,这茶叶产自蜀中,我知根知底。只怕整个燕京城中,除我之外,再无第二人懂得料理。”

    金侍郎听得犹豫,还是马御史开口道:“金兄,不妨让她试试。”

    瞿茗人得了准许,才继续倒茶。

    眼看那茶水注入冰镇茶杯,忽悠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清茶香,从杯中窜起,萦绕室中。

    “好香!这是什么茶?”

    “我从未闻过如此扑鼻的茶香,这难道是只能进献宫中的御贡?”

    一众茶客看得惊奇,议论纷纷。

    金侍郎亦是露出一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表情,心甘情愿地奉上茶资。

    “哪位大人先品?”

    瞿茗人将茶杯推出来。

    “我来!”

    立时有人跳出来,拿过茶杯先放到鼻下,细嗅香味,又举到眼前,分辨茶汤光泽,可怎么也嗅不出、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能一口饮下,啧啧几声褒赞几句,便拱手认输。

    瞿茗人连倒三杯,换了三个茶友来品,都分辨不出。

    一直旁观的孙阳再看不下去,大步上前,拿过第四杯道:“这有什么,我来尝尝。”

    “孙左使?”

    几个茶友也都认得孙阳,这会儿顾不得意外,纷纷请孙左使饮茶。

    这不知名目的茶香,竟能将一旁喝酒的孙左使都引来,当真是一件雅事。

    孙阳一饮而下,便砸吧嘴道:“这不就是,蒙山七古?”

    “蒙山七古?”

    一众茶友皆是双目一睁,惊讶非常。

    有胆量小的,甚至吓得从位置上跳起来。

    蒙山本就出名茶,而七古指的是蒙山之巅的七株古茶树,每年出产极为稀少,甚至未必年年都有,是只有宫中才能享用的绝世奇珍。

    还真是御贡!

    这如何能是众人能喝的东西?

    却见金侍郎哈哈大笑,摇头道:“非也,非也。”

    “不可能。”

    孙左使斩钉截铁道:“我离开燕山时,大罗派的长老烹过蒙山七古为我送行。那日情形我此生铭记,这味道我绝不会记错。”

    众人听得更是疑惑,而金侍郎笑得愈发开心。

    “孙左使不像是在开玩笑。”

    “这到底是什么茶?”

    茶友们按捺不住,纷纷让金侍郎给个痛快。

    金侍郎故作玄虚地摇摇头,又朝瞿茗人投去一眼。

    这位蜀中茶道大家开口道:“蜀中曾有一位大妖王,从蒙山之巅偷裁一根古树枝干,移植到自己山中,以秘法催活。只是这处茶园的山势不及蒙山高耸,缺少一分寒气,故而采出的茶叶平平无奇,只有用蒙山流下的冷溪水泡过,才能脱胎换骨,恢复七株古茶树的风味。

    “我一时也寻不到蒙山溪水,只能以冰过的茶杯,来代替寒气。”

    众人听得纷纷称奇。

    金侍郎亦是若有所思道:“难怪那客人送我此茶时,说能比蒙山七古,我却一直泡不出什么名堂来,原来是这个缘故。”

    瞿茗人又道:“这茶叶确实罕见,少有几人品过,几位大人不知其来历也属正常。不过它虽然别有风味,但未脱蒙山畛域,几位大人不妨猜一猜它的年份。”

    这话一出,又把茶友们的兴趣给勾上来。

    “这有何难?”

    孙左使也凑热闹,当即挽起袖子,伸出手来就要掐算。

    当即有人笑道:“孙左使,品茶是雅事,你这掐算之法虽然能通天机,但却落了俗套啊。”

    孙左使瞪他一眼,哼着气收回手。

    最后是马御史越众而出,让瞿茗人再倒一杯。

    他吩咐下人点燃一只蜡烛,举杯对着烛火轻轻晃动,仔细观察杯中色泽,时不时嗅一嗅,又浅尝一口……

    马御史品茶,一边悠悠道:“蒙山茶若论年份,首先应是茶香,甘鲜之气,陈一年则醇一分。其次是茶汤,清澈波光,旧一年便碧一分。最后才是茶味,早一年便润一分……

    好一番功夫,马御史才道:“这茶叶,应是兴文三十年附近采制。”

    “秒啊!”

    金侍郎当即拍掌叫道。

    瞿茗人适时将盒中纸张亮给众人,只见上面写着:小蒙山,兴文三十年。

    “马御史果真是茶中老宿!”

    “高,高!”

    众人连篇奉承,赞誉不绝。

    倒把孙左使听得哼一声,插话道:“我算出来是俗套,你猜出来就是雅事?”

    马御史摇头一笑,似乎懒得跟他计较。

    还是金侍郎笑呵呵道:“孙左使可别不服气,这不是猜出来的,是品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