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传奇浪潮1992 > 第735章 华风究竟是什么

第735章 华风究竟是什么(2/3)

择的民族乐器,我粗略听来有琵琶,笛子,古筝,二胡和扬琴等等。这些在华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出现在现代编曲当中,给曲风中增添了一种流金岁月的沧桑感。最可贵的是,这些乐器并非是噱头,每一种乐器的演奏都在编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古调古韵的运用,虽然目前很多专业音乐人都认为华国的五音古调并不适用于现代音乐,可从这几首歌的音调来看,虽然并没有完全运用古调古韵,却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在不远的将来,真正运用古风古调的音乐会来到我们耳边呢?”

    “……再次就是词曲中的丰富华国元素,如诗词一样的词句,类似戏剧中的各种唱腔元素,带有古意的故事编排等等等等。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这首歌的核心,那就是华国的传统。”

    “……综上,我认为华风歌曲的关键在于一个‘华’字,这是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一种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脱胎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种在现代音乐上的巨大创新!”

    李一哲毕竟只是个大二学生,分析和鉴赏能力不算太高,这篇文章也只是从表层分析了华风歌曲的一些特点,但他却是第一个从理论上对“华风歌曲”做出定义的人。

    于是这篇文章跟张学华的《华风》专辑一起火了,发布两个小时之后就获得了上千条跟帖,又被人转发到了许许多多其他的论坛,甚至登上了四海论坛的二十四小时热评榜!

    不仅是这篇文章,事实上在网络的很多地方,只要是跟“华风”跟“张学华”跟“少年游半城烟沙茶汤”有关的话题都会被追捧热评,无数人都在讨论这张专辑开创的华风歌曲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引起一种华风浪潮。

    众媒体如同嗅到了咸鱼味道的猫儿一样,敏锐的发现了话题,有的采访听众,有的询问圈内资深人士,有的干脆直接往飞纳唱片打电话,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

    他们都想知道,张学华是怎么想到华风这种风格,音乐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就在张学华的专辑卖的最火热,大街小巷都在谈论华风歌曲的时候,始作俑者冯一平却把自己和任菲菲关在家里,正在没日没夜的录制着《青花瓷》。

    早在知道张学华要发布《华风》之前,冯一平就已经做了准备,这首《青花瓷》就是要等着张学华将华风歌曲的风格一炮打响之后来跟风的。

    冯一平是有私心的,他卖给张学华的三首歌质量很不错,可跟他留给任菲菲演唱的歌曲一比较,就有差距了。

    《青花瓷》是什么歌?

    自打前世周杰伦的《东风破》让华风成为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众多歌手纷纷模仿的一种风格之后,《青花瓷》可以说是在词、曲、意、风,器上都最出色的华语流行歌曲中国风的代表作品,也是周杰伦个人最拿得出手的经典佳作。

    冯一平还记得前世曾经有一段深得他心的评论。

    “论意境,《青花瓷》宛如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画,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冷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是这评语写的真好!

    《青花瓷》在冯一平的心中,更像是一副山水泼墨。整首歌从头到尾就像将一幅充满了江南烟雨气息的丹青水墨画缓缓的呈现在世人眼前。

    前奏响起,就是有一位窈窕淑女穿着古韵长裙,用纤纤素手打开画卷。

    画卷之上,一股浓墨散开在清泉水中,满天淋漓纷纷的细雨落在长街青石桥和水乡的故道之上。

    当曲末剧终,又是那位仕女将画卷一点点收起,意味深长,延绵不绝,余音绕梁。

    冯一平特别喜欢《青花瓷》中那段经典的吟唱。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美呆了!

    这首歌是周杰伦的华风歌曲的代表作,要韵律有韵律。要意境有意境,要画面有画面,要逼格有逼格。如果说《东风破》是周杰伦和方文山联手将华风歌曲搬上大舞台,令人茅塞顿开。那么这一首《青花瓷》就是他们再度合力,不知不觉中将华风歌曲的逼格拉高了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或许是很多音乐人一辈子也赶不上的。

    《青花瓷》前世有多火,冯一平还记得一件事。

    在《青花瓷》之前,大家对这三个字的印象就是一种瓷器。

    等《青花瓷》火爆之后,很多公司都在商业上采用了“青花瓷”风格的设计,什么手机啊,酒啊,电子用品啊,文具啊,甚至还有人做了青花瓷风格的鞋垫……

    《青花瓷》有这么多大的影响力,这正是冯一平会把它拿出来跟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要做的不只是跟风。而是在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