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诸天之大汉帝国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界计划(上)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界计划(上)(1/2)

    刘辨问道:“新式身份证何时可以普及开来?”

    新式身份证是科技与符文技术的结合,既是一件小型光脑,也是一件法宝。

    未来甚至还可以升级成为储物设备。

    因为与天网相连,可以真正做到一卡通。

    不管是身份信息,还是银行货币存储,或者其他各种福利保障等等,都可以融入进来。

    而且因为与大汉运朝的一丝气运相连,所以不会存在被夺舍的情况。

    但也正是因为功能太多,所以对材料要求极高,炼制程序也比较复杂。

    所以目前只是满足了部分朝廷高层以及征伐异界的人员使用。

    荀彧道:“炼器司与电子科技研究所对于新式身份证,以及整个炼制的流水加工线,都进行了优化。

    最多一个月,就可以普及到每个百姓身上。

    优化后的身份证采用了滴血认主的模式,任何拥有大汉民籍的人都可以佩戴。

    只要是足月的婴儿,都可以获得新式身份证。

    另外臣还与礼部、卫生部商议,让文教司与卫生署编撰合适的方案。

    卫生署要编撰一些简单易学的医学常识,发送到所有人的光脑之中。

    这样一来,百姓们提高了疾病预防知识,懂得一些保健方案,可以预防很多疾病,间接提高人口数量。

    特别是婴幼儿的存活率也会大大提升。

    文教司则编撰一些基本的算术知识与工农学知识。

    争取做到全民扫盲。

    所有人都能基本识字,和会简单的运算。”

    大汉帝国的文盲率还是极高的。

    因为合并的几个世界都是古代背景。

    哪怕是后金世界以及《功夫、木乃伊》世界,虽然接近了现代社会背景,但是其中不识字的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

    反而是原本最初的大汉世界,因为最早处于刘辨的统治之下。

    三十多年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下来,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几乎做到了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功练。

    另外,如今的大汉世界还是非常地地广人稀。

    总人口才不到三十亿,其中奴隶又占了近三四亿。

    还远不及前世现代社会全球总人口的一半。

    但是大汉帝国的地域面积却是前世地球的好几倍。

    所以为了增加大汉子民的人口,以荀彧为首的内阁可谓殚精竭虑。

    既要保持纯正血统的大汉子民占据帝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又要避免过于动荡以及造成太多血腥杀戮,这对执政者的智慧是极大的考验。

    所幸荀彧他们做得很好。

    这些年大汉内部一直平稳而飞速地发展着,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奴隶暴动。

    而大多数的异族都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消耗在了帝国的建设之中。

    只有极少数精英以及少部分任劳任怨的幸运儿融入了大汉帝国之中。

    荀彧禀道:“陛下,随着我大汉科技与修炼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加高级的人才。

    比如耕种,如今已经大规模的机械化。

    只有药田以及新式的灵米,需要人工种植,精耕细作。

    但是即使如此,对于耕种之人的素质要求以及修为要求,也都极为苛刻。

    甚至远远比起机械化种植要求更高。

    所以那些奴隶们已经逐渐丧失了用武之地。

    因此臣建议以后大汉帝国不能再收容奴隶了。”

    新式灵米是生物研究所与炼丹司共同研发的。

    一共有两种,一种叫做雪花稻,一种叫做茶香稻。

    这两种稻米之中蕴含着淡淡的灵气,比起人参、雪莲等天材地宝的价值更高。

    更重要的是不会形成耐药性,可以长期食用。

    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善人的体质,快速提高修为。

    只是灵米的生长条件与种植方法都十分苛刻,比起药田难多了。

    需要专业人才来种植,远远无法大规模推广。

    刘辨沉吟了一阵,感到奴隶确实对于大汉没有用了。

    因为一般的工农业岗位,有着高度机械化,大汉百姓的数量足够胜任。

    需要技术的岗位更是大汉百姓们眼中的香饽饽,哪能让奴隶们党人?

    难道还把技术跟功法传授给他们吗?

    刘辨问:“荀卿有什么建议?

    如今这些奴隶还好说,逐年老去,慢慢就淘汰了。

    可是随着我大汉帝国征战诸天,肯定又会不断有新的奴隶加入进来。

    难道把他们全部融入大汉,成为大汉子民?

    还是干脆都杀了?”

    想想也觉得不妥。

    每个异世界之中都有大量的异族。

    若是不断融入大汉帝国,将来大汉帝国岂不是要黯然变色?

    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