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的植物黑科技 > 第八十九章 股份分配,白拿800亿

第八十九章 股份分配,白拿800亿(2/3)

舟发现这些企业家真是太懂事了,那不如就再进一步,看看四个老总会不会继续让步。

    原本杨舟还真没有想到要他们的股份,现在却是个好机会。

    外界各种消息在乱传,小王总目前传出的消息最靠谱,那就是公司估值亿,具体四家航天公司的具体股东目前还没有公开。

    杨舟给出的建议,四名老总很重视,他们觉得这应该是官方的意思。

    但要是再拿出股份,这部分股份正常情况下在董事会里面拥有票投票权,其他人也很难联合起来,票给出去票,最后公司还能让他们做主吗?

    开会无数次,最终他们还是妥协了,这样一来华国最多人参与的四家航天公司,每家的都在杨舟和秘密基地手中,并且都有票投票权。

    杨舟的比较特殊,依旧占据票,不然票最后会导致董事会有位成员反而会出问题。

    当然这也是大家为了限制杨舟的影响力做出的决定。

    现在虽然票在外,影响也不算特别大。

    还有就是任总、张总还有许总王总几个领头人也不会亏,让出的没有回收钱,这相当于将其他小股东的股票溢价,拿了一部分给杨舟和秘密基地,这算是感谢杨舟和秘密基地将名额给他们的谢礼吧。

    磕磕绊绊中,花了好几天时间,终于把几家搞航天的公司捋顺了。

    杨舟也是用的绿洲航天科技公司的名义控股,这样最大的股东依旧是秘密基地。

    算起来每家都占了接近股份。

    初始时,几个领头的老总给了杨舟给了官方,需要将剩下的股份中拿出来融资或者出售股份。

    这个和普通的融资和出售股份还不同,拿张明来举例,他成立的公司叫做深空探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首先私人出钱亿注资进公司。

    随后公司的估值统一规定为亿,之所以要估值一千亿,那是因为要将付出的成本转嫁到其他人身上,同时也让张明等人赚一笔钱,不然像是任总这样有钱的人,宁愿亿都自己出,就只有自己一家控股。

    出售了股份是给所有当天参会的企业家,当然像是曹总、大小马总一开始就拥有的股份和杨舟指定的人初始一样。

    大家也都知道,需要这些有实力的人加入,以后才能快速发展。

    这一开始就回收亿,其中张明先填自己拿出的亿,意味着他赚了亿,同时还拥有航天公司的股份,这些股份也估值亿,总共赚了亿。

    赚这么多钱,就是因为杨舟当初挑选了他们,因为已经达成共识,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剩下拥有股份的企业家,每个人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股份,甚至有的实力不济的企业家,只分配到股份,他们也只需要出亿就够了。

    最关键,也最让所有人都不反感的是,他们出亿,可能转眼腾达集团,阿狸集团大王总的大万集团就会翻倍或者好几倍的价格收购他们的股份。

    因为他们也想再凑股份,多掌握一个董事会席位。

    具体花多少钱购买股份,这就要各家公司自己去谈了。

    杨舟表面上赚了亿,但压力也增加了,估值亿的公司,账户里只有亿,只够买一艘基础的宇宙飞船。

    等宇宙飞船造好,马上就要融资。

    这个融资想要不被稀释股份,就必须跟投了。

    按照杨舟当初和秘密基地的估算,最起码要让这几家公司掏出上千亿才能将公司运转起来。

    账户里只有亿,意味着每家公司要融资亿以上。

    杨舟白拿了股份,融资的时候却必须出钱,这是商业规则,不能随便打破。

    同样的张明、任总到时候也会根据当时他们拥有的股份,拿出钱来融资,如果钱不够,股份自动稀释。

    亿的就是亿,最让杨舟头疼的是这样的投资他要拿出份!

    这就是亿!

    杨舟哪里去找这么多现金,发动机出售,价格也只是翻倍而已,出厂价只有亿左右,现在有几十台订单,加上企业家公司的台,也不够台。

    利润最后只有几百亿,很可能最后不够钱。

    况且开发宇宙,建设外星基地,甚至这些航天公司在私企老总的带领下,可能还会订购更多的宇宙飞船,亿投资完全不够。

    将来杨舟出的就不是亿,而是亿,亿。

    随着投资扩大,小股东注定要被淘汰,最后股份集中到几个万亿估值的大集团手中。

    好在一切还没有发生,杨舟目前有很多赚钱的产业,到时候需要花钱的时候,说不定钱就够了。

    四家公司的股东们在经过复杂的交易过后,本来接近名总股东,最后只剩下人不到。

    其他套现离开的人自然欢天喜地,最后都是每家公司的个董事席位其中之一或者之二的人出钱。

    拿腾达集团举例,他最终花了不下亿,最终还只有不到,靠自己的占股,没能拿到个席位,好在最后拉拢了一些股东授权,凑齐了,最终在任总的公司盘古航天占据个席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