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是一向自认纯孝,母亲怎么安排元春,也是为了家中好,只问“北静郡王世子妃是超品诰命,依元春的出身,怕……不好争正妃之位罢?”
王宜和也立时担忧看向贾母。
若争世子妃之位不成,怕是元春又要入宫了。
贾母便和他二人分析了一回北静王家未必需要出身多高的世子妃等语,贾政王宜和心中稍安。贾母又道“你们说得也对,北静王世子妃不定是多少人家盯着,能得了是咱们元春之幸,便不能得,也是应该的。”
王宜和又提起心。
贾母看了他两个一会,终究没把夺嫡之事全然告知,只道“若元春没争到世子妃之位,便给她择一家良婿罢。如今咱们家瑚儿珠儿都出息,很不必非要元春入宫。”
王宜和终于忍不住,眼泪滚滚落在衣襟上,忙拿帕子擦拭。
贾政却道“母亲不必顾忌儿子媳妇,元春是贾家闺女,理当为家里做些贡献的。”
贾母一愣,看向贾政,第一次对这个她从小捧在手心的次子有些心寒。
贾政被贾母看得心里发慌,幸而贾母没多看他太久,只看了几眼,便淡淡道“我不是为了你和你媳妇,我是为了元春。”
“元春自小养在我膝下几年,我自然心疼她。况你们父亲走前和我说,若家中子弟不出息,才好让元春去搏一搏,既然家中有出息的男子,作甚非要把姑娘送到宫里去?从开国至今,咱家还未有女子入宫,靠着男子出息,不是也一样到现在?让元春和别家联姻也是一样的。罢了,我累了,你们去罢,我亲自和元春说,你们先不许多嘴。”
贾政只觉得面皮火辣,不敢多言,忙起身行礼。
王宜和早知道贾政如此,听见他那几句话,心底还是一片冰凉。
这男人……满嘴“之乎者也”,张口“天地君亲师”“仁义道德”,看上去正派极了。
怎么对上妻子孩子家里人,就变得这样虚伪无情?
贾母躺在榻上,回想这一辈子偏心的小儿子,想了半日想不明白便不再想,着人去唤元春过来。
贾元春正和王熙凤王熙鸾在一处做针线,听得贾母传唤,立时起身过去。
因是在贾元春房里做针线,贾元春走了,又不知何时才回,王熙凤王熙鸾也不好多呆,便相携回房。
路上,王熙凤心中担忧,便附在王熙鸾耳边,悄声道“老太太唤元春姐姐过去,是不是要说让元春姐姐入宫的事了?”
王熙鸾在回京路上骑马时,已找机会问明白贾瑚他和王子腾打算,知道元春大概率不必入宫,却不好和王熙凤直说,只从侧面道“凤姐姐,你想想,荣国府里花大力气培养了元春姐姐,必不会叫她随意入宫了,是不是?”
“你再想,如今……”王熙鸾先住了口,等回屋子后,命丫头们都出去,才继续道“如今圣上已经五十有三,贾家自然不会让元春姐姐入宫为妃嫔。太子殿下也三十有五,比元春姐姐大了二十多岁呢。且太子殿下妃妾众多,听得只剩一个良媛之位还空着,元春姐姐便入了东宫,也不一定……”
“再还有二皇子三皇子两位,侧妃之位都是满的,庶妃……嗐,凤姐姐你想想,让元春姐姐去做皇子庶妃,怎么想怎么都不合适,对不对?”
本朝宫规,太子除太子妃外,有品级的妃妾之位还有正三品良娣两人,正五品良媛四人,正七品良人八人。亲王有正四品侧妃两人,正六品庶妃四人,郡王是正五品侧妃两人,正七品庶妃四人,这些妃妾是上皇家玉碟的。现今朝中无皇子有爵,便都暂按郡王之例来,庶妃是正七品,怎么算也不比正五品太子良媛合适。
王熙凤甚觉有理,连连点头。
王熙鸾又道“四皇子今春才大婚,侧妃空着,庶妃倒有一位,可做四皇子侧妃,还不如做太子良媛……”
王熙凤忙问“那是不是说现在不管怎么算,让元春姐姐入宫都不大合适?”
王熙鸾笑道“我是这么想的,老太太比我聪明多了,自然也能想到。”
王熙凤抿着嘴唇点头,忽然又道“可是……可是还有五皇子六皇子两位……”
王熙鸾道“五皇子六皇子都是瑶贵妃所出,听得瑶贵妃十分跋扈,连五皇子六皇子两位也都被带得不敬兄长,老太太疼元春姐姐,不会忍心让元春姐姐面对这么一位婆母的。京中但凡略疼女儿的人家,也不想和瑶贵妃结亲。不然五皇子都十六岁了,皇妃人选怎么还没定下?四皇子也定亲晚,可那是文妃娘娘不比瑶贵妃受宠。可就是这样,听得四皇子妃也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