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点多,天还没有全黑下来,市里的几位终于在居民中心的大会议室里与诸多的明星大腕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仪式,与明星大腕合影留念,还相互交换名片,大家说的都是场面话,客套话,可这很重要,必不可少的重要,尤其是当地电视台的那几个忙的啊,乖乖,这市里的人啥时候能如此露脸过?在历史上没有,在将来还会不会有?反正现在比嘉年华还嘉年华了。
这边的形式走完,接下来现场的形式还得走,姜祷铭无所谓走不走红地毯,可是其他的明星不干啊,没有红地毯我来干嘛?当农民啊?于是,下面的红地毯还是的走,大家还是得面带微笑的面对那足足有半个连记者的“长枪短炮”镜头,这可是要上热搜的,谁不想好好表现表现呢?谁还敢在这样的气氛下希里马哈的?
等到大家按部就班的把过门走完,按照一般的形式还得请主演啦导演啦上去白话几句,这里有地方上的要人,保不齐也要上去说上几句给当地提气长脸的话。可是在这次的首映式上,这一切都免了,全都免了,只有江涛上去说了一句话。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乡亲,天黑了,大家看电影!”
“哗!”到场的当地民众顿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特么的太爽了。
在搞这个形式前,江涛也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做了个计划的,报到钱博平那里,钱博平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是当李凡过问的时候就直接给否了。
“老百姓最烦什么?就是没完没了的说着套话客气话,说着老百姓不懂的东西。如果是在城市的某个大的电影院、剧场搞首映式,那爱咋咋地,可在这里,这本来就是回报当地居民的,你再啰里巴嗦的搞那些虚的,你让当地老百姓怎么看怎么想?别人那样搞是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关系,是为了将来的通融,我们不要那样的关系,我们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直截了当,保证老百姓高兴!”
事实证明,小屁孩又说对了,现场的气氛比那些虚头巴脑的仪式和谐多了,几个大腕明星都有当地人陪着,私聊可是比在场面上虚头巴脑的强多了。就说那个姜祷铭吧,居然跟市里的老大聊的“相见恨晚”了……而虞恰觉和陈翔夫等镇里的人,只能是站在边上忙活,那么多头头,都得照顾好啊。
电影开始了,很快就把观众的眼神给吸引过去了,只不过时不时的就有人喊“这是我家的门口”“这是我们那条巷子”,随着剧情的深入许多人开始沉浸在电影的故事里,就连市里的老大都在那里随着电影的节奏一会唏嘘一会激昂……
前来观看这次首映式的人里,院线代表是最少的,有的是碍不过情面派下面人来凑数的,有的是本着看稀奇的心态前来的,可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他们都悄悄的用手机向上面汇报了,毕竟,他们不会放过能赚钱的机会啊。
《画情》用了电视剧的名字,用了电视剧的题材,可却没有用电视剧的套路,电影一开始就是激烈的拍卖场景,快捷的镜头让观众感受到现代生活的明快节奏,紧跟着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一副优美的国画冷场了,被一个商人低价买走,于是,镜头又转了,又是关于这个画的讨论,研判,随之,镜头虚化拉开,斗转到了过去困苦的年代,反差跌宕,开始正式的从一个画家的经历向观众讲述过去的屈辱和老百姓的颠沛流离,用讲故事的手法给年轻人上起了近代历史课……随即,镜头又转向了天翻地覆的民族解放,讲述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扬眉吐气,讲述了主人翁出国访问的豪气和扬威海外,讲述了名画的蒙尘和回归……
故事的内容太多,要压缩到2个多小时里,节奏想满都不行,用快节奏去描述艺术家的生活,姜祷铭也是独创了一种新型的模式。电影是他导的,还在里面客串了一把龙套,剪辑也是他与剪辑师精雕细琢的,可是现在放出来,他自己都感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预兆。电影放完了,观众却坐在那里不愿意离去,尤其是字母后面是那幅《江山多娇》的巨幅画作,使许多人舍不得离开……
轰轰烈烈的首映式结束了,江涛没有啥想法,他太累了。钱博平也没有,他更累。钱宸有想法,他想今后投资拍电影。领导有想法,今后这里可以大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