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金革之声 > 第五百八十二章:忠良之后

第五百八十二章:忠良之后(1/2)

    当然他也清楚,现在形势比人强,若是逼急了这些个奴隶蛮子,被挫骨扬灰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所以他没有继续出言威胁或挑衅,只是默默的等着人家来和他谈。

    “怎么?不骂了?”

    熟悉的长安口音从跟前传来。

    他顿时一愣,抬头看向自己面前这个如乞丐一般的“兵”。

    这货是长安人?

    他满脸不可置信。

    “惊讶什么,我生在长安,家祖父乃是僖宗朝兵部左侍郎。”

    他眼看着这人蹲下来,黝黑且满是各种疤和裂痕的脸上满是笑容,正儿八经的向他解释说。

    很丑,也很臭。

    丑主要是这人没有好好打理,脸上脏得像是刚从垃圾堆里出来的。

    臭嘛,就是味道了。

    这人一蹲下凑近自己,他当即就感觉到有一股极为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敢断定,这人绝对很久没洗澡了。

    “令祖父乃是兵部左侍郎?那可是兵部二把手啊,到你这儿怎么落魄至此?”

    虽然不管从视觉还是嗅觉的角度,眼前这人都让他无比厌恶,但他仍然强忍着不对其恶语相向。

    当然,在话中调侃一下还是行的。

    兵部左侍郎的孙子变成奴隶,这个落差足够让他在脑中想象出一场大戏了。

    不调侃一下都对不起他的想象力。

    “家祖父在长安保卫战中力战死,家父时任大理寺少卿,最终也选择与僖宗皇帝共赴国难,以身殉国了。

    家母为保全家,不得不委身于投降的承天门守将之子。

    可是统合会逆贼大清算,家母和在下也未能逃脱,府上两百多口人,皆被发配至东方行省为奴。

    至今,也有好几十年了。”

    听完这人的讲述,他再思索一阵便大致猜到了这人的身份。

    兴元帝庙号僖宗,僖宗年间的大理寺少卿正是燕王府门生——鲍荣鑫。

    而鲍荣鑫之子,便是那睿宗爷亲封的车骑校尉鲍云安了。

    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这些也是他听当过燕王府书吏的舅舅偶然提起的。

    舅舅说起时还很是唏嘘,说那鲍云安是燕王府安插在长安的暗棋头子,没曾想最后竟然当了帝国最后的忠臣。

    他现在也是诧异,因为舅舅说鲍家已经在东方行省的苦役折磨中绝后了。

    倒不是他不信舅舅,问题是眼前这个鲍家子嗣似乎不假。

    虽然他无法确认这人是不是鲍云安。

    毕竟对方也没主动报上名号。

    但他也的的确确想不出,这人有什么编谎话来欺骗自己的理由。

    更何况编得还如此专业和逼真。

    他几乎都要相信了。

    当然,也只是几乎……

    “既然是鲍家后人,那你为何对我家王爷如此不满?

    毕竟据我所知,你父亲就是从燕王府出来的门生。”

    他半信半疑的询问说。

    没曾想他这一问,直接让其炸毛了。

    “门生?门生个屁!是弃子吧!我祖父和父亲战死的时候,燕王在哪儿?

    我母亲委身城门守将之子的时候,燕王在哪儿?

    我全家在此地寒风中苦熬的时候,燕王府Tmd在哪儿?

    送你家王爷一个字!呸!”

    这人好一通辩驳,说得他哑口无言。

    确实,当年统合会大清算。

    燕王府为了避免被牵连,断了和很多门生故旧的关系。

    也就是弃车保帅。

    这招的确算不上英明,给燕王一系势力对王府的信任和忠诚,更是沉重打击。

    但那也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艰难决定。

    毕竟当时统合会势大,便是凭燕王府的实力也不敢与之相争。

    在此等形式下,那一切牺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我只是个小兵,不懂这些事情,但我相信王爷一定是有苦衷的。

    僖宗皇帝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侄子。

    便是看到睿宗皇帝的面子上,王爷也不可能故意弃之不顾。

    你们……别怨恨王爷了。”

    他已经不懂该怎么说了,只能一通看似合理,但实则是胡言乱语的解释抛出,想着能糊弄过去。

    然而人家到底是长安人,而且还是官宦子弟,见识和学识肯定比他这个小兵多。

    更何况,人家的年纪摆在那儿,比他这个小兵大了几十岁,虽说称不上耄耋,但也不是他这个小辈能比的。

    所以他试图糊弄过去的说法,被对方给当场看穿了。

    “懒得与你多说,你也不用再想着拖延时间等谁能来救你了。

    你们的兄弟们,已经自顾不暇了。”

    那人看着他,冷冷地说。

    他一时间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