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金革之声 > 第五百三十二章:五百年

第五百三十二章:五百年(1/2)

    宪宗永寿年间的那场大战,最终让秃头奴所属的族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强悍的帝国禁军重步兵,把冲进他们阵列中的秃头奴骑兵全部剿杀殆尽,连人带马都被长枪戳成了窟窿。

    弩车和火炮的轰击,让秃头奴们几乎找不到一具还算完整的尸体,

    车身两侧装着螺旋状利刃的战车,在骑兵阵列中乱窜,所到之处都是被绞断了腿的倒霉战马,和它们摔惨了的主人们。

    而在骑兵与骑兵的激烈碰撞中,装备精良的帝国骑兵一次又一次撞穿人数众多的秃头奴骑兵阵列,外围的草原骑兵则用他们祖传的骑射功夫和秃头奴们“激情对射”。

    一匹匹失去了主人的战马在半草半雪的大地上嘶鸣奔驰着,它们的主人要么在刀光剑影中跌落马下,要么被游牧骑兵的弓箭射成了马蜂窝,还有的直接被帝国重骑的骑枪戳爆了脑壳,脚还挂在马镫上,无头尸首被战马拖着到处跑,鲜血喷洒了一路。

    太惨了,这一战打得太惨了。

    对于秃头奴来说。

    到了最后时刻,秃头奴的那些个部落酋长们,也带着自己最后的部族精锐,奔向了那如绞肉机般的战场。

    但它们各部族的主力都快死光了,这区区几千精锐冲进去还能干嘛?

    上去白给吗?

    这一战结束之后,秃头奴各部落都损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男丁,甚至有些部落直接被杀光,彻底除名了。

    那些侥幸还剩下了百分之二十的,不是在战斗中变成了残废,就是被那些草原部族给活捉,然后转手就卖给了帝国。

    各部落的酋长大多被俘虏,有几个直接被拖到长安,在太祖陵前献俘。

    大战过后,草原骑兵得到了超乎他们想象之外的巨大收入,帝国甚至连抓到的秃头奴战马都给了他们。

    这让他们非常满意,有几个部族族长甚至和宪宗皇帝达成了约定,自己的部族三年内绝不会再南下,以他们神的名义起誓。

    这已经是很大的让步了,以他们所信奉的神的名义发誓,就表明他们在约定的这段时间内是死都不会南下的。

    别的部族因为草原上的苦寒可以南下打草谷,他们不行,哪怕饿死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给神明带来侮辱。

    所以这也让宪宗皇帝很满意,至少北疆在未来三年的压力会少很多,毕竟发起约定的那几个都是有着数万骑兵的大部族,其余零星的那些几千一万的小部族,根本就是大部族的附庸罢了。

    大部族做出约定,小的部族自然就会无条件跟从,不然它们早就混不下去了。

    所以与其说北疆的压力会“少”,倒不如说是消失了。

    虽然仅仅只是三年,但三年也足够中原帝国干很多事了。

    也就在这三年里,宪宗皇帝把秃头奴原来占据的东方行省全部纳入了帝国版图。

    其实早在太宗年间,这片土地上就生活着很多帝国子民。

    但因为常年的苦寒和资源匮乏,甚至连庄稼都很难存活,所以许许多多的帝国子民放弃了这里,回归了故土。

    连当年最能吃苦耐劳的华族老百姓都放弃了的地方,可想而知得有多烂了。

    然而那些秃头奴的祖先,趁机从更北方的森林和雪原中窜了出来,占据了华族人不想要的这片土地。

    延续繁衍了数百年,最终对整个帝国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不过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宪宗皇帝以压倒性的军事实力,彻底毁灭了秃头奴族群数百年的发展,把他们几十万族人都变成了奴隶,为帝国开垦建设整个东方行省,流汗流泪。

    甚至......流血。

    保守估计,仅仅在开发东方行省的第一年之中,因为各种原因被折磨致死,或者被帝国军队拿去换军功的秃头奴族人,就超过了战前其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

    一年就死了百分之十,加上战争中死去的大量男丁,秃头奴的族群其实锐减了百分之二十还要多。

    这样下去不行啊。

    于是宪宗皇帝创造性的推出了保护区和奴役轮换期。

    在东方行省东北面的沿海区域,划出一片地方给秃头奴繁衍生息,帝国只会派军队在那里镇守,不会派遣官员去干涉当地秃头蛮子的生活自理。

    这就是保护区政策。

    而奴役轮换期,则类似近现代休渔期的概念,就是每年的有几个月里,禁止去抓任何秃头奴,给他们一点喘息时间。

    毕竟像这样圈养蛮子奴才的机会,可实在不多啊。

    要是全给弄死了,整灭绝了,不单是那些奴隶贩子会崩溃,估计无数的帝国百姓都会谴责帝国政府。

    什么?保护动物?

    想多了,帝国的百姓可不会和现在统一联合国内那些自由派极左圣母似的,他们可不会在乎蛮子的性命。

    如果哪天帝国政府说,一个蛮子脑袋可以换二两肥肉。

    那保不齐全国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