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农王 > 第四百二十五章 ??鱼苗

第四百二十五章 ??鱼苗(1/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农王 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上午开门营业的青丝馆中。

    人来客往。

    又是人满为患,络绎不绝的上门购买洗发膏的一天。

    向七这个工坊管事兼青丝馆掌柜的,却是忙得脚不沾地。

    一会要招呼这个,一会要招呼那个。

    而且还要调度整个青丝馆的备货,甚至还要处理一些因为要大量购买洗发膏而买不到的客人闹事。

    大量购买,那是不可能了。

    从伙计那里得到李冲元的传话后的向七。

    心中早已是有了主意。

    这不。

    此时的青丝馆外,早就立了一块牌子,上书每日限售三千竹筒洗发膏,每人限购五筒。

    说来。

    三十五文钱一竹筒的洗发膏,其量也足有一升的量了。

    每个竹筒,都是简单的竹筒,没有特意加工或者雕刻,普通到可以让人误以为这竹筒就是一截被截下来的竹子罢了。

    李冲元原本到是想给竹筒雕刻上好看的图案。

    可真要是大量售卖起来了,那雕刻的费用也好,还是处理竹子的工艺也罢,那也是要增加不少成本的。

    所以。

    李冲元也只是针对每截竹筒做了一些简单的处理,也不至于太难看,至少还是可以拿得出手的。

    为此。

    工坊那边,对于竹子的需求量,也是大大增加,成本也是增加了一些。

    歇了一口气的向七,坐在后院,扭动着脖子,脑中却是活跃开了。

    ‘小郎君限售的法子虽好,但却是得罪了鄠县的这些乡绅,还有那些富户人家。要是明日他们没有买到洗发膏的话,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端来。’

    向七有所担心。

    青丝馆的开业。

    可以杜绝官场上的人闹事。

    但这不明就里的鄠县乡绅们,或者一些青皮以及富户们,肯定会因为买不到足够多的洗发膏,说不定会闹出些事来。

    对此。

    向七心里也在盘算着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法子来。

    毕竟。

    洗发膏的价格低廉。

    再加上效用上佳,自然有人大量购入。

    要么送人,要么运送到别的地方去售卖,甚至还有人在昨日大量购进之后,开始着手研究。

    就好比此时的鄠县某宅院中。

    一位中年人,差使着下人分析从青丝馆中购买来的洗发膏,其内有何成份,又是如何制作的。

    “东家,青丝馆售卖的这个洗发膏,小的真不知道如何制作。你看,这淡红黄色的流体状,夹杂着一股让人一闻舒爽的清香,小的根本无法猜出其成份。”那下人从昨日开始,就一直在研究。

    一天一夜过去后,他依然没有头绪。

    那东家双眼一凝,皱着眉头,“想办法,无论如何,都要把这洗发膏的制作方式弄出来。实在不行,那就派人去偷青丝馆的方子。”

    如此大胆的想法,估计也只有他能想到了。

    不过也是。

    青丝馆在他的查证之下,可没有什么背景。

    有的也只是一个像是外地人来的向七。

    偷方子。

    或者研究出方子来。

    李冲元早就把这些路子给杜绝了。

    研究。

    用李冲元的话说,难。

    能被售卖的洗发膏,早就不是原来简单的洗发膏了。

    其中可是被李冲元加了一些香料进去,掩盖住了皂角原有的气味。

    再加上有着柏树叶的味道,不要说普通人想不到这是皂角制作的,估计就是拿回长安去,让做澡豆的人鉴定,都不一定能鉴别出成份来。

    至于偷。

    那是更不可能。

    工坊的围墙可不是白建的。

    而且工坊内,老夫人虽说把向七派过来做管事,但其护卫人员,也是有着二三十个的。

    普通人想要进入工坊偷方子,不要说方子偷不到,估计连命都得搭进去不可。

    此时。

    李庄牛首山山凹中。

    李冲元却是忙得汗流浃背的,根本不去想青丝馆如何如何。

    “大肚,快,把这只大鲤鱼抬到孵化池去。”李冲元小心翼翼的捉住一条肚子大的出奇的鲤鱼。

    此时乃是繁殖季节。

    每日里。

    大肚他们都在忙活着繁殖。

    而今日李冲元直接亲自上了手,下了池子中,把母鱼移至孵化池中去。

    大肚闻声后,赶紧接过母鱼,小心的抱着跑至孵化池边,把鱼放入流动的孵化池水之中。

    有母鱼,自然是少不了公鱼了。

    二十条母的配十条公的。

    这是李冲元前世所记的最佳搭配比例。

    但在当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