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聚宝盆中的大明 > 第206章 协理京营戎政

第206章 协理京营戎政(1/2)

    文华殿坐南朝北,呈工字型布局,是前宫除三大殿外最重要的殿宇,因为它原先是太子视事的地方。嘉道长执政时因迷信“天无二日”、“二龙不相见”不立太子,将其改为经筵场所。

    你说改就改吧,经筵同样为国之大事,是大臣借古托今、从侧面规劝君王的另一条途径。然而,嘉道长爱修仙甚过爱读书,窝在西苑二十几年服药炼丹,少有来文华殿的时候。

    所谓上行下效,此后穆、神、光、熹四宗也不爱学习,甚至尤有过之。

    如此,文华殿便像一朵空谷幽兰,无人理睬孤芳自赏。

    倒是崇祯继位后与前几任皇帝不同,重新启用了文华殿,并赋予它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这里,他不但重开经筵还处理正务。因为这儿离文渊阁很近,就在对门儿,那里有内阁、制敕房,讨论好公务后立马就能形成文件发出去。

    于是,崇祯皇帝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上午早朝散朝,他会回后宫陪周皇后吃午饭,然后小眯一会儿,下午则至文华殿办公,除了生病、三节两寿外,这种三点一线的生活雷打不动、风雨不缀。

    一连持续了十七年!

    后几年因大明国势急转直下,他连回后宫陪周皇后吃饭的这个小小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一下朝便直接到文华殿办公。

    直到李自成攻入京城的前一天……

    崇祯,朱由检,无论他正治上多么的幼稚,性格上多么的缺陷,仅就勤政而言,他是亡国之君里的一股清流!

    文华门前,沙得亮将叶宰引至门前丹陛上,请叶宰稍等,他先进去通报。

    稍停,声音通过大汉将军一节节传来,“宣”。

    叶宰迈过文华门,进入文华殿内的小广场。

    小广场基本以青石铺就,当中呈白色的是汉白玉,表明是御道大臣不能走,只能走御道两边。

    及至工字型第一重殿宇前,沙得亮已守在这里,躬身冲殿内禀道“皇爷,左副都御史、少詹事臣叶宰叫到。”

    “进来。”殿内响起一个清朗的声音。

    沙得亮一甩拂尘,对叶宰道“叶副宪,请进。”

    叶宰和他点点头,微微整理下衣冠,迈过门槛后急趋几小步,跪于地叩首道“臣叶宰拜见陛下,祝陛下万寿无疆。”

    “起来。”

    “谢陛下!”

    叶宰刚才进殿时心无旁骛,此时站起来看得清楚,台上面坐着身穿常服的崇祯,弄着翼善冠一丝不苟;台下面则是几个内阁成员或坐或站。

    站着的有四个人,分别是

    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周延儒;

    少保兼太子大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温体仁;

    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吴宗达;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郑以伟;

    坐在锦墩上的只有一个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徐光启。

    之所以徐光启能坐着,是崇祯对老臣的礼遇,因为这老爷子71啦,站着时颤颤危危随时有可能倒下。

    而其他四人,年纪最长者郑以伟63,最轻者周延儒50,均属于年富力强的阶段,站着喽。

    叶宰惊鸿一瞥不敢多看,视线从几人身上掠过后,躬身作揖道“参见几位阁老。”

    周延儒代表内阁出言“叶御史请起。”旋即转身冲台上的崇祯,揖问道“陛下?”

    崇祯的眼神自叶宰进来就没离开过,但眼里的神色绝不是欣赏而是怀疑,只因这人太年轻了,可想到自己……

    此刻听到周延儒请示,便随意挥挥手,淡然道“周卿,你与他说。”

    “遵旨。”

    周延儒转过来,正色同叶宰道“叶御史,西北民乱,官军表现着实不堪,陛下与内阁夙夜忧叹之……”

    巴啦巴啦了一阵西北的形势后,周延儒语音趋重,“故寄希望于京营卫卒,想成祖时,尔等……巴啦啦……

    叶宰,天启五年二甲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四川巡按、夔州兵备道……知兵善用、战功赫赫,卫京城,剿流寇,斩……现特令你为协理京营戎正!”

    叶宰起初还听得很开心,官方的定论嘛,但一听到“协理京营”四个字立时睁大了双眼。

    京营可是个大火坑!其涉及到武勋、兵部、户部、工部、五军都督府,里面利益盘根错节,兵士更是扶不起的阿斗。何况顶头上司还是个太监——提督军营戎正曹化淳。

    想到这儿,叶宰的头大了一圈,给周延儒扔去一个眼神,“你坑我?”

    周延儒微不可查摇摇头,回个眼神“是好事!”

    两人无声交流了片刻,却惹得急躁的崇祯不快了,沉声道“叶卿莫非有甚么顾虑?”

    温体仁笑着插言“叶御史脑筋灵活,恐怕是在想更周全的办法。”

    啥意思?赞扬我?

    叶宰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