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聚宝盆中的大明 > 第141章 新制度新消息(大章)

第141章 新制度新消息(大章)(2/3)

教我!”池树德打蛇随棍上。

    王纯杰深深看了眼他,淡淡道“池大爷,村主任和以往的三老可不一样。他不仅不能骑在村民头上作威作福,还得低下身子为村民服务,你确定你能做到么?”

    “我……我……”池树德“我”了半天,就是说不出一囫囵话。

    王纯杰嘴边掠过一丝笑容,道“池大爷你慢慢想,不着急。什么时候想好了,就写份履历报给我。”

    池树德懵懵道“然后呢?”

    “然后再由我交上去,由兵宪大人定夺。”王纯杰撂下一句话,再次下田劳动。

    池树德则木在原地,嘴里翻来覆去道“去还是不去?”

    ……

    事实上,关于三老制度,并不像王纯杰说的那么轻描淡写,基地中为此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叶宰想废除,王之临坚决反对。

    他说的相当有道理,“三老”是从秦汉就传下来的制度,到皇明太祖又发扬光大,是为牧民官不足的补充。

    三老由乡民推举,州县衙门任命。主要职责为代官府掌理教化,劝课农桑。他们虽然不是政府的正式官吏,但其地位特殊,往往成为乡间的重要人物,对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故而,无论从祖制还是从实在效用上讲,三老制绝不能撤!

    秦佐民当即出言附和,宋伦也频频点头。

    其他委员们都不说话,但看他们样子,应该是在心里默默支持王之临的提议。

    叶宰对此表示理解,革故鼎新向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些顽固势力仅存在表面上,好解决。可有些顽固势力并不只存在于表面,实际上还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百年前,王阳明不是说过么,“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两百多年后,还有个姓辜的大师也对嘲笑自己的学生说过“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三老制度同是如此,它传承一千多年,在座诸人全都习惯了乡里有那么几个话事人,骤然抹去的确令人难以接受。

    但是,对于起哄架秧子的绝对不可放过!

    叶宰微笑看向秦佐民,问道“佐民,我问你,你们石砫司有三老吗?”

    秦佐民摇头。

    “没有?那你为何要说话?”

    “我据理而说……”

    “你据的什么理?我一再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叶宰虽然还在笑,但眼中的冷意却像一柄锋利的刀子,向秦佐民扎了过去。

    秦佐民马上萎了,低下头研究新烧制的茶碗。

    王之临一看不好,盟友要叛变!张口就要说话,哪料叶宰一摆手,说道“三老制度现在已经名存实亡!这并非我危言耸听。

    在座的不是读书人就是原卫里的小官,你们得了优惠,却根本不知道下面的疾苦。我这儿有个数据,你们听听。”

    说罢朝郭保点点头。

    郭保站起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摞纸,清了清嗓子,念道“依照兵宪的指示,宣传办走访了混合营及新兵上千人,采得数据如下

    觉得三老好的,有一成;

    觉得三老可有可无的,有三成;

    觉得三老已沦为当地恶霸的,有六成。”

    念完后,叶宰压压手示意郭保坐下,敲敲桌子道“再好的正策也架不住底下的人乱来。太祖到现在多久了?两百六十多年。三老制度早就不合时宜,完全违背了太祖的初衷,已蜕变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

    攀西州本来是一片白纸任由我们图画,我们又为什么要把这项腐朽的制度引进其中呢?”

    与会众人可不知道数据是能造假的,于是都信了,再加上叶宰的结论,仿佛暮鼓晨钟敲击心中。包括王之临在内均若有所思。

    “当然,我也不敢说新的制度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如今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

    ——叶小平。

    ……

    此次吹风会后,攀西州文吏系统火力全开,叶宰要求他们下乡帮助民众的同时,再收集民意,考察合适的村主任人选。

    如果工作得力,派去的人就是当地的支书。

    宋伦也滞留下来,叶宰需要他多看看,把这项新制度的施行情况带回给李唯辅。无他,三老制度就是李唯辅授意民正办搞的,要反对这个老顽固,没有依据不可能成功。

    然而,宋伦还没等到第一个村成立村委,叶宰便急匆匆把他撵回了建昌。

    只因一封信。

    周延儒管家写的,但应该是周延儒的意思。这让叶宰非常欣慰,五千两银子总算没有白送。

    信中提到,成立攀西军民州的题本内阁票拟同意,皇帝照准,但多加了一句,升格为四川布正司直隶州,让叶宰留意。

    再有,秦佐民升任副总兵上了兵部题本,照准。

    第三,因攀西州改土归流,让皇帝有种开疆拓土的感觉,恰好此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