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来福也想趁着年底,看看能不能在外县谈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镇级代理,以前那些所谓的代理,实际上就相当于小店铺。
工厂如火如荼的赶工,年底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在李墨林这进货的人必须要囤够明年十五之前销售的货物。
这时候不仅仅木炭暴涨,除了潘大贵那边,火柴厂、汽水厂和村里的辣条厂订单都是暴涨。
县城这时候也已经充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今年放开个体经济,街上出现了不少个体户,以前抓投机倒把的人也不见了。
买好东西,李墨林把车停在供销社外面,这里的人都认识李墨林,知道他和供销社主任关系很好,没人敢说他。
何秀萍来县城的机会不多,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新衣裳,辫了个麻花辫,脸上堆满幸福的笑容。
婷婷以前胆子小,李墨林做生意后,家里经常会来陌生人,时间一长,胆子自然也就大了,她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场景,不时发出;咯咯笑声,也不知道她在笑什么。
;媳妇,你喜欢城里还是农村?李墨林问何秀萍。
何秀萍认真想了一下,说道:;都喜欢吧!农村有农村的好,城市有城市的好。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住呢?李墨林心里琢磨着,等时机成熟就搬到县城或者市里居住。
以后工厂肯定要开在县城郊区或者市郊区的,农村不是长久之计,现在选择农村,也是无奈之选。
何秀萍说道:;那还是农村吧!
;为什么?李墨林心里其实也更喜欢农村,但绝对不是现在的农村,现在的农村太落后了,水电、通信、交通都不便利,等以后农村交通便利了,自己又有钱有车,在农村养老挺好。
这个阶段,李墨林更倾向于城里,因为城里的基础设施好。
谁也不想一出门就满脚的泥巴呀!
;因为家里人都在农村呀!何秀萍理所当然的说道。
李墨林轻轻一笑:;媳妇,跟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何秀萍很喜欢李墨林现在的这种说话方式,有很多事都会征求她的意见,何秀萍大多数情况都不会反对李墨林的决定,但这里面是李墨林对何秀萍的尊重,她喜欢这种尊重。
李墨林说道:;我以后准备搬到县城或者市里住,我们的生意不可能一直在农村的,迟早要搬到城里的郊区才行。
何秀萍不解:;我们在农村不是也做得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搬到城里?
李墨林解释道:;媳妇,农村的条件不行,不利于我们长期发展,你看县城,马路都要比我们村里的宽,而且水电也都有,以后城里的基础设施只会越来越好。
;除非我们能把村里改造成另外一个县城,但这种改造,会是很大的投入,通水通电,那就要很多钱,扩建马路,就算不铺水泥,只是把马路加宽,那也要村里人同意,我们得用别人的田地呀。
;如果我们要改造村里,慈善大于利益。
李墨林很明白一个道理,升米恩斗米仇,你带着村里人致富,那些财富是他们自己赚来的,你只是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会感谢你。
当你无偿给村里做很多事,修路铺桥,甚至发放福利,村里人习惯了你做这些,哪一天路坏了,村里人就会觉得,你去把路修补一下是应该的,村里要搞自来水,你多出一些钱,那也是应该的。李墨林不反对做好事,也不指望自己做了好事得到回报,但他不会傻到自己做了好事,还被人指指点点。
何秀萍经常会跟李墨林谈论生意的事,也有了一定的商业眼光,她知道李墨林说得没有错:;那我们以后就长期在城里待着了?我们不是才建房子吗?
李墨林笑道:;以后还是要经常回去的,而且我们把工厂全部搬到城里也要一个过程的。
李墨林正说着话,脸上的神情忽然僵住,笑容也渐渐消失,目光投向远处的一个角落。
那个角落,几个打办的人正围着一个穿破旧棉袄的中年人训话,中年人不停哈腰点头,满脸哀求。
何秀萍发现李墨林的异常,顺着李墨林的目光看去,忍不住心生怜悯:;那些人在做什么呀?
;打办的,估计要罚款。李墨林随口解释。
;现在不是允许卖东西了吗?怎么还抓?何秀萍略有些惊讶。
;有证件才可以卖,普通人偶尔卖点东西,谁会花钱去办个营业执照啊?而且营业执照是要缴税的。李墨林说完,朝着那边角落走去。
何秀萍赶紧跟上。
等李墨林走近,只听到那中年人在苦苦哀求:;各位同志,我以前真没有投机倒把,过年了,我家都没米下锅了,煤球也买不起,我就卖两副棕绳和几个鸡蛋,想着过年能吃一顿米饭。
一个打办铁青着脸说道:;你别跟我们叫苦,你投机倒把还有理了?现在立刻交五块钱罚款,交不了我们就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