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1980之激荡年代 > 第105章 好消息

第105章 好消息(1/2)

    转眼,已是年底。

    如今的南方还是很冷,雪下得很大,都已经没过膝盖,这是后来很难看到的。

    景色人虽然喜人,但这样的天气非常不利于做生意,现在的人本来就穷,雪下大了,更不会出门,大部分生意就会一落千丈。

    不过,雪下大了,木炭就好卖了。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舍不得烧木炭,农村人用柴火;城镇用煤球,但架不住人口基数大,销量依然非常可观,李成军为了赶木炭,天蒙蒙亮就带着人开始干活,天黑了还在忙碌,但木炭依然是供不应求。

    李墨林一开始根本就没打算用木炭赚钱,烧木炭只是为了打铁,没想到今年最赚钱的反而是木炭生意。

    木炭生意红火的同时,李墨林已经在本县所有镇上都找到了合作商,城镇消费能力集中,消费能力高,只要这些市场在手,李墨林就不用担心销量。

    农历十二月十八。

    李墨林终于收到孙坚传来的消息,指标找到了,是隔壁县城一家五金厂的指标,他们本身有车,现在又争取到一个新指标。

    李墨林可以选新车或者旧车,旧车已经开了将近十年。

    不过人家明摆着说了,新车指标一万二,旧车五千,车都是黄河jn150。

    除了指标钱,买车还要钱,旧车两万,新车四万,现在没有二手车市场,所以车的价格都是张嘴就来。

    这一来二去,新车总价大概五万二,旧车两万五。

    换后来,十年旧车几乎没人要,你还卖新车的50%,别人只会骂你一句傻叉,然后转身走人。

    车的参数也送了过来,黄河jn150重卡,六缸直列柴油发动机,210马力,最大686扭矩,空车6.8吨,百公里理论油耗25l,最高车速70km/h,可载八吨货物。

    得到消息,李墨林二话没说,立刻去找何秀萍:媳妇,家里现在有多少钱?

    六万三千多。何秀萍说道。

    李墨林说道:给我五万七!上次跟人说好汽车指标有着落了,我去看看,要是顺利的话,今天就能把车开回来。

    何秀萍二话没说,起身就去卧室给李墨林拿钱。

    现在五万七可不是少,全部都是十元大团结,整整五千张,十几斤重。

    装好钱,何秀萍心里有些空落落的,毕竟她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钱,现在要全部花出去,肯定有一些不舍:墨林,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车子,这车能不能赚回本钱呀?

    现在的钱非常值钱,跟七十年代购买力是差不多的,等到1984年,会有一次贬值;八十年代末,物价闯关失败也会有一次大贬值,八十年代初和八十年代末钱的价值有很大区别;九十年代也是同样的,钱的贬值力度甚至更夸张。

    五万七千块的购买力,堪比后来的几十倍。

    现在不要说卡车,单车都属于高端交通工具。

    李墨林轻轻捏了一下何秀萍的脸:媳妇,你放心吧!这车绝对赚钱,别的不说,我们拿出去卖,不说十万,七八万绝对能卖到。

    真的?何秀萍理解不了,自家五万七就能买到的卡车,别人为什么会愿意花七八万购买。

    李墨林肯定的说道:当然,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

    那我们买过来卖掉不就赚了?为什么要留着?何秀萍觉得这样是最稳妥地,转身就赚一万多,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李墨林解释道:媳妇,现在的汽车指标可不好弄,我们一万多能买到指标,运气已经很好了,没关系的人,拿着十万也找不到买卡车的门路。

    而且我们生意要继续往外扩张必须要有卡车才行,要不然的话,货送不出去。

    李墨林大概知道,乔卫国买的那一辆卡车也是黄河jn150,他买的时候花了五万八,那还是开了五年多二手卡车,自己差不多的价格弄一辆全新的车,已经很不容易了。

    要是李墨林愿意卖这个指标,乔卫国绝对愿意花十万买。

    没有卡车,你就只能做方圆二十里的生意,就算你产品再好,你也运输不出去;有了卡车就能做方圆五十里,甚至一百里的生意,可不要小看这几十里的差距,范围就要扩大好几倍,一个半径二十里的圆圈面积,比一个半径五十里的圆圈面积,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何秀萍也不是那种守财奴,她反而看得很开,虽然心里有不舍甚至忐忑,但他并不会阻止李墨林:你说的也在理,现在那些远的代理商离我们几十里远,很多人都已经不愿意来进货了,要是有个卡车,我们能送过去的话,那也方便很多。

    李墨林笑道:就是嘛!我先去县城,可能要晚一点才能回来。

    让李成军跟你一起去吧!你的膝盖还没好。何秀萍不放心,最近几天的雪下得太大了,公路上到处都是泥坑,一不小心就要摔着。

    李墨林提起装钱的布袋:不用,我自己去就好。

    孙坚看到李墨林,脸上顿时堆满笑容:李老板,这个价格实在是有点出乎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